《论语》专题导读教案
- 资源简介:
约4150字。
《论语》专题导读教案
叶甲友 刘冬竹
教学目标:
一.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及思想价值
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华
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一.孔子和他的《论语》
(一)孔子其人
先看几段文字: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示了一个理想人格的形成过程。而这种完满人格与他个人的遭际与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早年丧父,历经磨难。但他发愤忘食,敏以求之,择善而从。做人做事,适得其时,终于成就了自己的理想人格,也成就了中华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
孔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尽管他一生饱经磨难,但他痴心不改。面对春秋晚期礼乐崩坏的时代,他希望挽颓势于既倒,重建社会道德、礼乐秩序,使人心归“仁”。先是做过一段低贱的小官,推行自己的主张;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但由于那是一个没有是非对错的年代,可想而知,这种理想主义只能回到象牙塔中。所以他退而布道,专心教育,潜心教学。孰料无心插柳,在“三千弟子,七十二贤生”的大力推动与传播下,儒家学派终于修成正果,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五大学派之首。到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一家独尊,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文化,影响着中国的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伦理文化以及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结晶。
(二)关于《论语》
《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清代赵翼也说过:“语者,圣人之语言也;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可见,《论语》既是一部孔子及弟子交谈的语录体散文集,也是一部集中反映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各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思想文化的力作。它集中地体现了我国儒家学派的思想,也成为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二.《论语》的思想价值
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可谓宋朝的第一文臣。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论语》何以有这么大的作用?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结束时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寻找答案。”那么,《论语》又何以有这么大的魔力?
要了解论语的魔力,就必须了解《论语》的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