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景中探索,在体验中感悟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在情景中探索,在体验中感悟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后记
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 王 霞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情景化、生活化、活动化。要让学生在情景中探索,在体验中感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的思维能力,以促成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精品,也是2000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多的世界级文学名篇之一,学好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又可以为以后高中阶段的文学鉴赏学习打些基础。因此,我在课前介绍了莫泊桑及其作品特点,介绍了十九世纪法国的经济、文化背景;并且布置了通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熟悉人物关系的预习练习。在此基础上,我为本课教学定下了“新”、“活”、“实”的三点目标。“新”是指要展示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及创新的教法、学法。“活”则是要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共建活跃、活泼的课堂氛围。“实”则是指学生要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为此,我在教学该文时,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些许感悟,阐发为文。
一、自主参与,拟定目标。
中语会在去年8月份举办全国第四届“语文报杯”语文教师优质课大赛上制定的评分标准中列出了“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学生参与并认可”一项,我认为非常好,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意识,而且还能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就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于是,我在教学时,开门见山,直接向学生抛出了我的想法:“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首先请大家思考,你在这节课上想知道什么,想学什么,该怎么学,请你们给老师出出金点子。”学生们稍作思考或讨论,即七嘴八舌地提出了想法:“小说中的‘我’是主人公还是‘于勒’是主人公?”“怎样进行人物分析?”“于勒在小说中到底是值得同情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