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颂》教案2
- 资源简介:
约2830字。
《橘颂》教案
河南省安阳县二中 董婷
教学目标
1、 了解屈原和《楚辞》鉴赏的有关知识。
2、 掌握课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 理解诗文大意,并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4、 了解咏物诗的基本特点。
5、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咏物诗寓情于物的写作特点和作者寄予诗中的爱国情怀。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可见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不过橘树的习性也奇: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实了。《晏子春秋》所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这不是一大缺憾吗?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二、 提问预习(小组讨论积分)
1、本诗选自( ),作者( ),我国( )(时代)伟大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的( )风格。代表作有( ) 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深固难徙( ) 剡棘( ) 圆果抟兮( ) 梗其有理(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徕: )
⑵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迁: )
⑶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壹志: )
⑷曾枝剡棘,圆果抟兮(曾: )
⑸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纷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