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25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
抒情散文鉴赏。包括物象的感知、语言的品味、思想感情的领悟。
语文实践、探究侧重于景物描写的品赏和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学重点难点
挖掘出教材中美的因素,在实现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着重培养审美意识,建构审美心理,并能在现实生活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教法学法点拨
预习、诵读、整体感知、导读、探讨、点拨、启发等。
教学准备
1、自学。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40)
教学要点
1、回忆秋天、走近秋天。
2、整体感知
3、品味故都之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赏秋景。
2、觅秋句:“秋”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物,古今吟咏“秋”的诗句很多。举例。
3、走近秋天。
4、走近故都之秋。
5、解题: “故都”指“北平”,作者为什么不用“北平的秋”?“故都的秋”又有什么特点? “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且有历史沧桑与厚重之感(这是作者不以《北京的秋》或《北平的秋》为题的缘由。),“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二、整体感知
播放配乐朗诵带,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找出文眼,即表明故都之秋的特点的句子。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三、探究课文
1、这些特点在文中是怎么体现的?(或从哪些景物可以看出这些特点?)
(1)作者描绘了五幅画面表现了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第一幅:清晨静观 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槐树叶底漏下来的一丝一丝的日光。破壁腰中的蓝朵、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第二幅:落蕊轻扫 落蕊铺得满地,脚踏上去,没有声音、气味,只感觉极微细柔软;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落寞。
第三幅:秋蝉残鸣 衰弱、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