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蝈蝈》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七年级语文上册《蝈蝈》教案设计(鄂教版实验教材)
汉南区纱帽中学 肖敏
教材分析
《蝈蝈》是一篇构思精巧哲理性很强的散文。以一只蝈蝈的命运为线索,作者具体描写了一家三代对待蝈蝈的不同态度。意在启发人们思考:怎样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怎样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本文语言简洁朴实。人物的语言,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对于十一二岁的初一学生来说,本文的语言很好懂,内容也比较简单。所以可以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充分地感悟文本所蕴涵的深刻哲理,从而能够身体力行地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角度理解文章所蕴涵的生活哲理。
2学习通过分析任务的对话,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阅读方法。
3联系自然与生活,初步获得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关键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蝈蝈的有关资料。
2 教师展示蝈蝈的自白。(课件出示蝈蝈的各种生活画面,配优美抒情的音乐)我生活在一片美丽的原野上,这里有鲜嫩的草和娇艳的花,我喜欢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中,任微风抚摩我的触须,口渴了,喝一口甘甜的露珠,到了晚上,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我会唱起动听的歌……
问:这只蝈蝈生活得怎样?想知道它后来的命运吗?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过渡语:大家通过自读了解到故事情节,以及随故事情节出现的人物,我们这种初步的阅读方式叫粗读,如果想对文章内涵有进一步的挖掘,就需要细读,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课件展示)
粗读:故事情节 主要人物
细读:文章线索 文章结构 人物态度 关键词语 抒情议论语句……
师:一篇好的文章值得我们再三回味,先面请大家拿起笔,一边读,一边运用我们学习的圈点勾画的方法进行批注,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合作交流
1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你还有什么疑问?交换疑难问题,解决组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最后梳理和整合疑难问题。
3全班交流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师把问题整合为两个关键性的问题
(1) 蝈蝈到底是怎么走的?为什么老人放走了蝈蝈,却说它是自己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