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学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3/19 11:47:3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660个字。
  最后一课学案
  邹城市城前中学孙振2010-3-16 15:17:17
  一、课堂导学:
  (一)1、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是法国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2、了解背景:《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此时普法战争结束两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土地给德国。
  3、关于小说
  (1)特点: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三要素:
  人物:塑造人物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可以概括介绍或具体描绘;可以正面着笔或侧面烘托;可插入议论或抒情。
  情节:故事情节的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故事情节的作用: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环境:环境描写的种类:A、社会环境:揭示时代背景B、自然环境:内容——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
  (二)、整体感知小说的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弗郎士的身份、性格,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我将永远记住这最后的一课”。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按情节发展,又可以把这部分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平常日子”到“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写弗郎士跑到学校以后发现的种种不平常现象,渲染出一种严肃、悲愤的气氛。
  第二层,从“我看见这些情形”到“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这一层里,正面揭示了“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点明了主题。
  第三层,从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到“我真永远忘不了”写韩麦尔老师和学生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后一课”中认真教学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从“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到小说结尾。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二、阅读理解
  (一)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根据课文内容填表,说说这个不同说明什么。
  平时上课 今天上课(最后一课)
  气
  氛  
  学生
  教室  
  老
  师  
  这三方面的不同说明,最后一课引起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最后一课的无限珍惜。
  (二)、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试根据下列提示举例说明。
  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三)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①描写的对象是。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③表现了。
  2.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①描写的对象是。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③表现了。
  3.……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①描写的对象。②运用描写的方法。
  ③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