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60个字。
最后一课学案
邹城市城前中学孙振2010-3-16 15:17:17
一、课堂导学:
(一)1、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是法国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2、了解背景:《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此时普法战争结束两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土地给德国。
3、关于小说
(1)特点: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三要素:
人物:塑造人物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可以概括介绍或具体描绘;可以正面着笔或侧面烘托;可插入议论或抒情。
情节:故事情节的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故事情节的作用: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环境:环境描写的种类:A、社会环境:揭示时代背景B、自然环境:内容——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
(二)、整体感知小说的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弗郎士的身份、性格,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我将永远记住这最后的一课”。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按情节发展,又可以把这部分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平常日子”到“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写弗郎士跑到学校以后发现的种种不平常现象,渲染出一种严肃、悲愤的气氛。
第二层,从“我看见这些情形”到“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这一层里,正面揭示了“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点明了主题。
第三层,从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到“我真永远忘不了”写韩麦尔老师和学生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后一课”中认真教学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从“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到小说结尾。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二、阅读理解
(一)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根据课文内容填表,说说这个不同说明什么。
平时上课 今天上课(最后一课)
气
氛
学生
教室
老
师
这三方面的不同说明,最后一课引起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最后一课的无限珍惜。
(二)、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试根据下列提示举例说明。
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三)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①描写的对象是。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③表现了。
2.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①描写的对象是。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③表现了。
3.……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①描写的对象。②运用描写的方法。
③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