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女性形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红楼梦》女性形象
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组
一、明珠的采撷——踌躇满志
《红楼梦》是一部不朽的经典名著,自问世以来,即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从而涌现出一批批的红学专家,有清代的索隐诸家,民国的胡适、俞平伯、张爱玲,及至而今,名家王蒙、刘心武也有佳作传世。这些名家名篇,或评论,或记叙,或访谈,或传奇,从各个角度阐发了人物的人文内涵,大大地丰富了红楼群像。
在高中教材,也不断地充实着《红楼梦》的内容,节选篇目从原来的反映阶级斗争的“葫芦僧判葫芦案”到显示诸钗个性的“诉肺腑”、“宝玉挨打”、“香菱学诗”等,其人文关怀不断渗透,人文精神不断充实。
在新课程的要求方面,选修课程提出,“选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
在同学的学习兴趣方面,由于古典小说本身的情节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同学的学习兴趣较浓,许多同学原已读过或正在阅读《红楼梦》,对书中的黛钗元迎探惜都能够说出个大致的所以然来,并且有各自的观点。由此,几个有兴趣的同学沈名英徐慧丽丁宏燕郑 坚等主动找到老师,希望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自主地对《红楼梦》展开探究。在老师的点拨下,我们选择了一个最能体现《红楼梦》美学精神的话题——“女性形象分析”作为研究的项目。
二、美玉的磨冼——目标定位
要研究《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就必须查找大量的资料,认识前人的旧说。为此,我们学习小组的成员查找了学校的图书馆、市里的图书馆、台州学院的图书馆,有五六十年代的旧著,也有八九十年代的新说。掌握的相关书籍有: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张爱玲《红楼梦魇》,王蒙《红楼启示录》,王蒙《蘑菇、甄宝玉与“我”的探求》,王蒙《时间是多重的吗?》,吕启祥《红楼梦会心录》,段启明《红楼梦艺术论》,胡文彬《冷眼看红楼》,刘心武《妙玉之死》以及《<红楼梦>鉴赏辞典》、《红楼梦学刊》、《红楼》等。
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平台,上网查找,掌握的相关域名有: http://cls.admin.yzu.edu.tw/HLM/home.htm。http://www.lnu.edu.cn/hlm/hlm.html。www.booksea.com/gd/novels/c/cxq/hlm。http://ent.tom.com/1030/1565/2004830-94829.htm。
http://culture.163.com/editor/020201/020201_58671.html。
此外,还凑钱购买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VCD,《红楼梦》歌曲光盘。
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厚积而薄发,我们把研究目标定位为:
①能力目标:培养搜索能力、整理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协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交际能力与辩论能力。
②认知目标:了解曹雪芹生平内心,了解《红楼梦》思想内容,分析诸钗的个性言行及各自的认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