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30个字。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读起来比较枯燥,因此在设计本课时着重放在引起学生兴趣上。特设置两组竞争回答问题以及男女生合作回答问题等环节,让学生达到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地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
2.摘抄课文中出现的诗句,并熟读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品味,了解物候现象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诗句,了解物候变化
(二)教学难点
阅读品味,了解物候现象的变化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素材准备
关于物候的知识素材以及一些诗人描写物候的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可以学到知识。我们以前学过很多诗歌,除了品味诗歌的美之外,大家有没有发现别的特点或者知识?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什么?好,现在大家先不用急着回答,打开课本99页《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看看和大家想的是不是一样啊?(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上节课让大家预习课文,并查找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现在有那位同学想和大家一块分享劳动成果?(找2-3人)教师总结。(多媒体显示)
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字藕舫,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上虞县),1974年2月7日卒于北京。1910年赴美,人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毕业,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研究气象学,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等校教授,中央大学教授兼地学系主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评议员、院士、气象研究所所长。1929年起连续当选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自然科学史委员会主任等职。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20世纪20年代,他创建气象研究所,推进中国气象科学的研究。竺可桢共发表论著270余篇,其中属于气象方面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