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浙江省 嘉兴市清河中学 徐海松
人们常说的想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人们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头脑加工构造出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他的想象力就强,能够把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种种形象,或幻想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无数的事实证明,想象力能够促进知识的活化,能进行创造。若牛顿缺乏想象力,面对树上掉下来的苹果,将会漠然视之,因而也就不会有牛顿万有引力定理的发现。
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我们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教材中多姿多彩的语言材料,千方百计使学生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发他们神思飞越,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开启大胆新奇的创新之门。
一、紧扣词句,丰富形象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重要词语,显示了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甚至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利用这些词语,细加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发掘蕴涵的意义。
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春花图”时,可以紧扣“春花”内联和外引。先用“温故”之法“内联”,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代诗人写花的名句。学生们相继背出“映日荷花别样红”,“红杏枝头春意闹”,“日出江花红似火”,“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等诗句。接着,可以继续启发学生“还想知道更多写花的名句吗?”,再用“外引”之法,征引一段冯梦龙对名花品格的描写:(板书)“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李谢浓妆。杏娇疏雨,菊傲严霜。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玉树亭亭阶砌,金莲冉冉池塘。芍药芳姿少比,石榴丽质无双。丹桂香飘月蜜,芙蓉冷艳寒江。梨花溶溶夜月,桃花灼灼朝阳。”
这样通过外引内联,横向迁移,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意趣,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吸取了更多的知识营养。
又如,诗是有跳跃性的,跳跃性的诗句只有读者靠想象,用感情去填补空白。《乡愁》一诗语言凝练,寓意深刻,让人回味无穷。以第一节为例作一分析。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