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复习:入格·审题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第一部分:入格•审题
福鼎五中 董文雄(dbb7410@tom.com)
一. 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的审定。审清题目是准确立意行文的基础。
二. 高考作文审题失误的主要表现:
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看话题要求中的那一两个词,而不顾其他。如2000年高考题,有不少同学只抓住了“丰富多彩”这一个词,认为什么都可以写,只要是一个问题有多种不同认识都可以,结果造成离题,导致严重失分。2001年全国高考题中,老艄公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好多考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结果文章中心不够准确。
2. 误解话题中的概念。如2001年的“诚信”被拆成“诚实”“诚恳”“真诚与信任”“真诚与自信”等;2003年“感情亲疏”指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亲密程度,理解为“感情冲动”、“感情波动”、“感情交流”都是错误的;“对事物的认识”即对客观事物作出认识判断,理解为“决定”、“事实”、“认同”也是错误的。
3. 忽视二者的关系,只谈一方面。如2003年高考题要扣紧“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之间的关系来行文,可以有所侧重,但只写“感情亲疏”,或者只写“对事物的认知”,评卷中都被视为偏离。
三. 审题的时候要密切注意三要素
1. 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
话题词语含义是单一的,应在全面、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上下功夫。话题“诚实”的含义是“诚实,守信用”。有的考生仅理解为“诚实”,或“守信用”,失之偏颇;将“诚”理解为“诚恳”,将“信”理解为“信任”、“信念”等,偏离话题意就更远了。话题词语含义是多项的,审题时要选好切入口,尽量化多为少,化大为小,使词语的含义单一。如话题“道路”,如果从它的本义切入,题目太大,难以驾驭材料;如果从它的引申义的某一方面切入,或写求学之路,或写成才之路,或写创造之路,就具体、单一多了。话题是以句的形式出现的,审题时要全面、准确理解句意。“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要求写出的“答案”至少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而且这些“答案”都有存在的理由,这些理由,从各自的角度看,应都是正确的。有的考生虽写了“丰富多彩”,但肯定一种,否定其他,或“理由”站不住脚,或穿靴戴帽……这样写怎能说扣住了话题?
2. 不要漏掉题中的任何一名话,一定要把题目反复看几遍。每句话都要考虑到。想一想这句话对作文内容作了怎样的限定,写作时应注意什么,然后才能下笔。
3. 弄清材料和话题的关系。有时候,材料比较复杂,在审题时,要学会分析。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
一个刚刚毕业的日本大学生到一家公司找工作,公司老板查看了他的有关资料后,问他说:“你给你的母亲洗过脚吗?”“没有。”“你先回去,给母亲洗一次脚,明天再来。”
第二天,大学生来到公司,老板问他是否给母亲洗过脚,大学生显得激动:“谢谢你让我懂得了我的母亲。”“那好,今天就算你第一天上班吧。”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以这个材料内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① 分析材料的构成要素,在材料中共涉及到哪些人或物:共有两个人,一个老板,一个大学生。
② 分析材料中的主要事件,老板提出一个物别的要求,而大学生在实践这一要求时从中得到很深刻的教育。
③ 分析材料的意义。如果是事实材料,需要通过分析主要的人物或主要事件,分析人物或事件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给我们的启示,特别是分析材料作者的观点;如果是比喻性的材料,则要分析材料所包含的寓义及材料作者的观点。材料中的老板是一个很善于选拔人才的人,大学生是一个很善良、懂得孝顺的人。这则材料的作者对老板及大学生的作法持赞成态度。
④ 据此,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确定两个最基本的角度:一是大学生的角度立论,可讨论孝敬老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一是从公司老板的角度立意,讨论德才兼备的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