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语文周练题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3/3 8:25:0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6860字。
高三语文周练题1 yuxn
一、现代文阅读(12分)
戏曲的演变
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
戏曲的生存土壤在市井的勾栏瓦舍、茶楼酒肆、宫殿堂会和乡村的节日庙会。它的观众是市民和农民。在当代的城市,过去意义上的勾栏瓦舍、茶楼酒肆、宫殿堂会已基本不存在,寄身于这些地方度日的市民阶层,为数也已不多,所以,传统意义上的作为戏曲消费群体的市民正在消失,使得作为市井艺术的戏曲失去了现实土壤。剩下的另一块戏曲土壤便是乡村。
那么,如今的乡村是什么样子呢乡村的主体,那些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成为漂泊在城乡之间的一个流动群体。许多乡村都成了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的村落。仅有老幼病弱在家的乡村人群,已经不构成娱乐主体和消费主体。在那些地方,以往那种乡村社会自发地作为节日自我娱乐活动的唱戏活动已很难重现,既没有那样的人才,也没有那种心情了。外来的,不管是县里的还是外省市的剧团,都很少有机会再到乡下演出,因为这里既没有足够的观众,也没有真正的消费者为他们的演出支付酬劳。
从这种物质层面的客观现实来看,戏曲现在只能在重大节日或村民的庆典日才有可能作为点缀而登场。以前,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戏曲的根在乡村。可是现在,乡村生活自身已被部分消解了。所以,戏曲已经不能作为乡村文化的主体,更脱离了乡村的日常生活过程和日常生活经验。戏曲原本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已经悄然蜕变为生活之外的事物。
戏曲以往存在于乡村的物质背景是,在农闲时节,或赶集上庙会的日子,作为一种娱乐或庆典,为村民们提供娱乐。它存在于乡村的精神背景是,提供“说古”和“教化”,通过戏曲演出,使人们知道历史常识,懂得是非、善恶,明白人生的价值和努力方向。
现在,随着乡村物质生活的改变,乡村的精神生活也发生着实质性的改变。戏曲早已失去它的说古和教化功能,尚存一部分娱乐功能。比如说,以往人们是从岳母刺字、胡秋戏妻、王宝钏守寒窑、老菜子娱亲、杨家将、霸王别姬等戏曲故事里学习历史和人生常识的;可是现在,绝大多数的乡村青少年都上过小学,甚至还上过初中、高中,他们已经通过学校教育粗略地了解了一些历史常识,完成了以往由戏曲承担的启蒙教育(即“说古”的使命)。而且,由于当代社会信息发达,特别是近些年来电视在中国农村大面积普及,使得乡村_文化生话内容空前丰富。人们对社会信息和价值观的感受、理解和接受变得异常地迅速和便捷,甚至国际最新的时尚也有可能在乡村同步流行。在这种精神背景下,原来戏曲传播价值观、完成道德教化、充任精神导师的作用,瞬间瓦解。人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失去了对戏曲t的依赖性,甚至失去信赖性。所以,戏曲存在的精神背景也在消失。
失去了生存背景的戏曲其实还存活着,可是这种存活的性质和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往的戏曲,作品与观众之间有强烈的价值认同和心理共鸣,当戏曲向观众描绘一种生活,讲述一种价值判断的时候,观众也在用惊叫、叹息和眼泪表达自己对这伞世界的认知。在这种对话过程中,观众在审美的愉悦之外很可能有更多的收获。
可是现在,戏曲正在从生活中的艺术变为一种博物馆艺术。为了取悦于不懂戏曲也不需要从戏曲中接受教化的城里人,戏曲被拆卸成一节一节酶“折子戏”,甚至只是某个演员拿手的某个唱段。原本内涵丰富的具有精神沟通功能的文化活动,现在成为单纯的娱乐活动,剧本的内容被抽空,看戏成为(戏曲)音乐欣赏或技巧表演——唱段、水袖、帽翅功、辫子功、矮子功、武打技巧的欣赏等等。这样的表演也是表演,这样的存活也是存活。只不过,经由这样的生存形态,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原来意义上的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 (节选自《文汇报》,2006.5.30)
1.从原文看,不是“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的原因的一项是
A.传统意义上的作为戏曲消费群体的市民正在消失,使得作为市井艺术的戏曲失去了现实土壤。
B.作为戏曲生存的另一块土壤,乡村生活已被部分消解。戏_曲已经不能作为乡村文化的主体,更脱离了乡村的日常生活过程和日常生活经验,悄然蜕变为生活之外的事物。
C.电视的普及使得乡村生活内容空前丰富,人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失去了对戏曲的依赖性,甚至失去了信赖性。
D.原本内涵丰富的具有精神沟通功能的戏曲,现在被拆卸成“折子戏”,内容被抽空,看戏成为音乐欣赏或技巧表演欣赏。
1.D(这是戏曲功能退化的表现,也是戏曲演变的表现,而不是戏曲正成为记忆的原因。)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前,戏曲的根在农村,有着生存的物质背景和精神背景。现在,随着乡村物质生活的改变,戏曲的生存形态已从生活中的艺术变为一种博物馆艺术,原来意义上的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
B.过去戏曲所承担的启蒙教育,如今已被学校教育所代替,人们不需要再从戏曲故事里学习历史和人生常识。
C.戏曲的价值在于,作品与观众之间有强烈的价值认同和心理共鸣,在戏曲对话中,观众在审美的愉悦之外还有更多的思想收获。
D.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现代化,迅速地瓦解了原来戏曲传播价值观、完成道德教化、充任精神导师的作用。
2.C(原文是说在戏曲生活中“观众在审美的愉悦之外很可能有更多的收获”,本项却将或然表述为必然,所以不恰当。且“收获”可以是多方面的,不能只限于“思想”一面。)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两项是
A.今天都市没有了勾栏瓦舍、茶楼酒肆、宫殿堂会,乡村没有了节日庙会,戏曲就没有了作为观众的市民和农民,戏曲就失去了现实土壤。
B.戏曲很难在农村生存下去,既是因为它没有足够的观众,又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消费者为演出支付报酬。
C.过去的戏曲向观众描绘一种生活,讲述一种价值判断的时候,能引发观众惊叫、叹息和眼泪去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同。今天的戏曲没有去描绘这种生活。
D.当戏曲正在从生活中的艺术变成一种博物馆艺术,并发挥它的娱乐功能的时候,原来意义上的戏曲就会逐渐蜕变为一种记忆。
E.现在,剧本的内容被抽空,看戏成为(戏曲)音乐欣赏或技巧表演。但是,这样的生存形态将会长期延续下去,这样表演的戏曲也将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3.D E(两项均可依据末段作判断。A.都市今天仍还有勾栏瓦舍、茶楼酒肆等,农村也仍有节日庙会,只是它们已不是“过去意义上的”了,这才最终使得“戏曲就失去了现实土壤”;B.所讲的两个方面原因都只是陈述外来的戏曲演出的,不是整体意义上的戏曲难以存活的原因;C.原文没有讲今天的戏曲没有去描绘这种生活,实际上今天的戏曲也有催人泪下的剧目。)
二、古代诗文阅读、默写(39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者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①,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日:“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②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③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