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李贺诗歌的艺术风格浅探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李贺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诗人,他在短暂的二十七个春秋,为诗歌创作开辟出一条独特的路,他以超凡的想象力和新奇的铸语,创造了奇诡冷艳的境界,来抒写孤寂的内心世界,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对后世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试就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一简要探讨。
一
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意境凄清。我们知道,作为形象思维的特殊表现的意境,必然蕴含着诗人的深沉思想,强烈感情和鲜明可感的具体形象。李贺笔下的意境如此荒凉凄迷,这跟诗人的人生遭际紧密相关。李贺生活在充满着政治和经济危机的唐宪宗时期,由于世俗的偏见,同辈的妒嫉,使聪敏早慧,以远大自期的诗人象压上了沉重的石板;他由于避父晋肃讳,被剥夺了应进士试的权利,仕进之路从此被堵塞;诗人空有一腔报国之志,但英雄无用武之地,正是这种经历,使诗人象一个失魂落魄的孩子,总在凄凄遑遑地寻觅着,却又总是什么也没有寻到,内心孤独寂寞的诗人只好时而光顾飘渺的仙界,时而翱游迷离的冥府,跟鬼魂交朋友,从而得到片刻的慰藉,于是鬼魂、死亡、黑夜、寒冷、哭泣成了诗人笔下的常客,虚荒诞幻成了诗人喜欢营造的境界。在这幽深诡谲之中,一个悲凉而苦闷的灵魂跃然纸上。
请看诗人的诗作《苏小小墓》,诗章的开头“幽兰露,如啼眼”,一个“幽”字,一个“啼”字,给人以冷气森森的感觉。“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一个满腔忧怨,追求落空、孤独寂寥的苏小小宛在目前。中间六句状写苏小小的服用——“草如茵,松如盖,风如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一个“待”字,加重了景象、气氛的凄凉:车儿依旧,物是人非,触景伤怀,徒增哀怨而已!最后四句:“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次雨。”风凄雨零之中,有光无焰的鬼火,在闪烁着黯淡的绿光。诗人创造了荒诞迷离、艳丽凄清的幽灵世界,淋漓尽致地表现诗人孤寂幽冷、怅惘空虚的心灵世界。
再如《感讽》,诗人以战栗着的想象和可补造化之笔,描绘了一个神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