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20个字。
《都市精灵》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过动画《蓝精灵》吗?你知道“精灵”的本来意思吗?
“精灵”本来指神仙、精怪,在有的神话传说中,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96年时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的舒乙先生以《都市精灵》为题写了一篇随笔。这里的“精灵”指的是什么?为什么都市需要精灵?作者借此要表达什么样的见解?
让我们一起走进《都市精灵》来寻找答案。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思考题,学生自读课文
【文中写到了哪些精灵?都市精灵能给城市生活带来哪些好处?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学生读书思考。
3、教师组织讨论后明确:
联系课文内容看,精灵指可爱的动物。文中主要写的“精灵”有喜鹊等鸟类,红嘴鸥、鸽子、海兽、海鸟,还有小松鼠等动物。
因为它们活泼、机灵、聪明,讨人喜爱,给人的生活增添了情趣。都市动物可以成为都市居民的伙伴,给都市带来生机,成为都市的一种景观,使人感到欢欣,享受生活的乐趣,从而提高都市生活的质量。
作者提出每座城市都应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的观点,并强调应以小动物作为“标志和象征”,足见某种小动物在一个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它提出了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问题,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使之与人类友好相处。本文以“都市精灵”为题,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
三、精读课文,理清思路
【媒体镜头:思考题】
1、作者从自己所处的现代文学馆的一景一宝写起,为我们展示了几幅反差强烈的生活图景,找出并说说这样写的用意。
2、学生看书,完成以上任务。
3、师生评价
现代文学馆的一景:群鸟栖息和嬉戏,一宝:生存着一只小松鼠,
反差强烈的有
(1)今昔对比的图景:
几十年前的北京城有不可缺少的空中伙伴:麻雀燕子和乌鸦。
乌鸦“遮天蔽地”“成群结队”“城里城外飞来飞去叫着闹着”——热闹景象。
如今燕子和乌鸦很稀有,麻雀元气大伤,构不成景致。“两只老鸹不老呱”——寂寞惨淡的景象。
其实城市里有鸟有松鼠是很平常的,为什么在北京作者反把它看成上“景”是“宝”?
因为北京实在缺少小生灵,因少见而称为“景”“宝”。
作者对京城没有小动物表示深深的惋惜,对文学馆的小动物表示由衷的喜爱。以文学馆之景之奇之幸反衬北京之悲,何况连文学馆的两只老鸹也深受北京的影响,变呆了,变沉默了,更显得北京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