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主观题复习摭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0/18 14:27: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诗歌鉴赏,今年高考设题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难度适当加大,以前解题是“你在桥上看风景”,现在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有些同学对此侧目而视,其实这只是话语转换而已,体现了向鉴赏本体的回归,属于“异构同质”,看学生有没有真体会、真见解。客观题是“缀情以成文”,你首先要正确把握诗中情,对诗加以内化,再从选项中加以印证,而后作答;主观题是“披文以入情”,把你对诗的理解外化成语言文字,创造空间更大了。综观一些鉴赏文章,引经据典,或跟其他类内容诗句相互引证或比较,或古人对创作及对鉴赏本首诗评论的文字,或对人名、地名的注释,或对重点词语的解释,然后加上个人对诗歌非诗形式的解读,于是就形成了鉴赏性文章。如何来复习呢? <br>
<br>
一、小心注视。引导学生虚心涵泳初高中背诵过的一些篇目,提供鉴赏的话语模本,由浅入深、由熟转生讲析,重点是分析诗歌的脉络层次,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如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r>
<br>
这首诗以《望岳》为题,决定了全诗必须以“望”字来贯穿。开头使用设问“岱宗夫如何?”引人入胜,“齐鲁青未了”则是对设问的回答,写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这是远望。三、四句细致地描绘泰山的奇秀和高大,这是近望。五、六句写层云、归鸟,作者用了“决眦”一词,表明是凝望。从远看到近看到凝望,层次分明地描绘出泰山雄浑神奇形象。七、八句从望到想,此刻作者并未登泰山,这是由于“望”而萌发了“凌绝顶”的愿望,表现了作者由望泰山产生登泰山的强烈愿望。“一览众山小”也只是作者想象登山后所见的景象,并非真登泰山见到的实景,此句可理解为虚写。 <br>
<br>
此外,作者写泰山,并未写一峰一景一花一草一树,并未纤纤入微地描绘,而是抓住了泰山阔大雄奇、高峻的特点,写得气势磅砖,雄伟浑厚。景为情写,情由景生,此诗为杜甫的早期诗作,而杜甫早期是充满昂奋向上精神的,不同于晚年沉郁的风格,如《春望》。① <br>
<br>
这就是诗歌鉴赏主观表述文字,可供参考。瞻前是为了顾后,目标还在后头。 <br>
<br>
二、转轨审视。换个角度把练过的题目的进行揣摩贯通。虽说模拟题都是“前鉴赏”性质的客观题,但在设题人对意象的解读,对意境的诠释,更有其对语言的分析 、创作上的评价,鉴赏章法、思路基本上适用主观鉴赏的模式,应力求把模拟题中分析方法运用到解题中去。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较:<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