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04年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测试卷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练习A卷
本测验卷制作者: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虎山路初中郭木根
20( )班 姓名: 学号( ) 得分:
一、基础知识:(30分)
1、指出下面各组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诧(chà)异 秕(bǐ)谷 愕(hè)然 寒噤( jìn)
B、从(cōng)容 海啸(xiào) 纷沓(tà) 叨(tāo)恩庇
C、嗤(shī)笑 樽俎(zǔ) 哽(gěng)住 耷(dā)拉
D、骤(zhòu)雨 祈祷(dǎo) 瑟(sè)索 瓦楞(lé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篷勃 萧条 细脚伶仃 纵横四海 B、毡帽 嘈杂 淋漓尽致 朦朦胧胧
C、颠簸 绉纹 韬晦之计 十分懊悔 D、宛转 喧闹 面如土色 栽种紫滕
3、下列各组短语中都有一个不同类的短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甲、①爱护树木 ②联系实际 ③解决困难 ④移动速度
乙、①洗干净 ②晒衣服 ③感激万分 ④看得透彻
丙、①在操场上 ②为大家 ③走在路上 ④对人民
丁、①积极工作 ②钱塘江上 ③认真听课 ④优秀品质
A、④②③② B、②②①④ C、③②①② D、③②①④
4、对下面这段文字的描写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A、神态描写 B、行为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著名的小说家都德,小说体现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B、《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文节选自罗贯中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C、《故乡》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小说刻画了闰土、杨二嫂和作者本人这几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D、汉乐府诗就是古代的民歌,如《江南》《上邪》都是乐府诗。
6、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海风从船窗吹进来,那掺了金子一般的头发,在大眼睛上,在扁鼻子上,在黑红的像塑像一样庄严的面孔上跳动不止。
B、我只觉得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C、她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D、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都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7、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何足挂齿(提起) 易主(更换) 可着嗓子(尽着)
B、色厉胆薄(色彩) 惘然(失意) 天气阴晦(昏暗)
C、血气方刚(正) 折本(亏损) 藉父之名(借)
D、恣瞧(放纵) 素不知道(向来) 踱来踱去(慢慢走)
8、下列句子中的标点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点儿亏都不肯吃,”女学生对男学生说:“咋学的精神文明?”
B、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
C、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凳,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
D、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9、下对课文的内容、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乡》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
B、鲁迅刻画杨二嫂的自私、尖刻是为了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她属于“辛苦展转的那一类人。
C、《曹操煮酒论英雄》主要运用对话描写,表现了曹操、刘备这两个人物的内心活动与个性特征。
D、《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由幼稚、贪玩一下子变得懂理、好学,这正体现了他的觉醒。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瞧而生活。 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②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并没有路, , 。
③江南可采莲, !鱼戏莲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