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2/24 21:30: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130字。
  《涉江采芙蓉》学案
  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 刘海燕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学习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要点】 
  一、 知人论世
  1、结合注释,了解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 诗歌鉴赏品味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7、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