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德育及其途径、特点和意义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5 16:0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9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浅析语文德育及其途径、特点和意义
韩寒东                                 
摘要:一些调查表明,如今的中学生在品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形势不容乐观。因此,中学生德育工作问题刻不容缓。其中语文德育是一种很好的德育方式,本文通过对语文德育及其特点意义的浅析,希望对中学生是品德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生 品德 语文德育

  个性又称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1按照心理学的一般观点,个性是包括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或组成部分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主要由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性所组成。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所谓一般发展就是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也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其中品德作为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成分,尤其显得重要。
  品德作为个人个性的一个方面,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如今所大力积极倡导的全面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也是把品德放在首位,由此可见德之于人的重要意义。那么究竟什么是品德呢?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和一贯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2它属于个性心理范畴,却又是个性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因为它既包含一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比如道德动机,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等,又包含一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比如气质,性格等,还涉及知、情、意、行等多种心理成分,比如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因此,品德作为个体中具有道德价值的核心,与学生的个性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同时,它的形成与发展又是在心理的整体发展过程长完成的,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教育影响下实现的。
  品德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在一定社会与教育环境中习得的,经历着外在准则规范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外显的复杂过程。因此注重学生品德的发展,促进学生品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特征在教育中实现。而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文明的思想意识和追求,符合社会规范的观念,信仰以及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新时代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条件下,当今的中学生在品德方面的表现却不容乐观。本该是坚强,活泼,积极向上,热情的中学生在许多情况下却表现为情感淡漠,不关心一切,不善也不乐于交往,不愿助人,性格孤僻,缺少抗挫能力,消极的看待周遭发生的一切,没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易随波逐流,明哲保身,每天过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一位朋友曾在见习期间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次她在批改同学们的周记,题为《我的理想》。大部分同学表示自己对此没想过,表示目前无具体的远大理想,就这么过一天是一天算一天,一切表现为无所谓,感情淡漠,态度消极,毫无以前那些学生是满腔热情和激昂的斗志。而且不止这些学生表现为这样,据一些人调查表明如今的大多数中学生都有这样的表现倾向。那么象这么一群毫无生机的中学生何以能担当的起祖国将来给他们的重任,何以成为祖国将来的栋梁,何以能使自己得到最完善最高层次的发展。因此,重视中学生的德育问题,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