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的文本解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0/17 22:2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9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朱先生的《荷塘夜色》不足1500字,对它的评析、解读、鉴赏文字,恐怕是文本的百倍有余。有从美学层面俯视的;有从价值层面审视的;有从意识层面透视的;有从结构层面上解读的;有的从建构主义理论寻找支撑;更多的从情感方面探寻……打开各种语文教学刊物,点击各个语文教学网站,图像、图片、文论,目不暇接,各项链接“美不胜收”。结构上的关注并无多大的争议,但对于文本中几个句子、一些内容的理解却不约而同地存在着忽视文本的倾向。 <br>
笔者也敢冒昧地来凑热闹,搅搅不宁静的《荷塘夜色》。<br>
文章开篇,朱先生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对 “不宁静”的理解,历来仁智各见。我认为,不一定是政治原因(文章落款点明1927年7月,所以也不能完全排除)。也未必是和爱人发生了“战争”;更不能因为开头妻“拍着闰儿,哼着眠歌”, 结尾“妻已睡熟”而臆想为性苦闷。以常人之心度之,工作、环境的压力,或家庭成员的矛盾,或理想追求的不得,或处于人体生物钟周期的情绪低潮,甚至是为文思不开,为赋新诗强说愁……都可导致心里不宁静。朱先生心里不平静,不排除以上五种原因,毕竟,朱先生也是凡人一个。不过就文本而言,我认为是因为家庭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是家庭增加了新成员,个人的行动自由不能不受到限制。就是想夜游荷塘吧,也得等月亮升高、孩子入静(也就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而且没有妻的陪伴——妻要哄孩子入睡呀!孩子占据了妻的身心。“我“工作之余,回到家中,孤独、寂寞,心岂能如往常宁静。这一句不是全文的中心,要说它是文眼,其意在于交代夜游荷塘的缘由罢了,不值得花太多精力去偷窥寻隐,硬要加上特别的意义。<br>
接着朱先生用整整5个自然段写夜游荷塘的见闻、感受、思忆,这是全文的重心所在。作者用灵动妙笔,精雕细描,叙游踪、描荷叶荷花的姿态、颜色、香味,写蛙声蝉鸣。把它们构建成一幅立体的画面、一支优雅的小夜曲。让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会其心。朱先生为什么要夜游荷塘,写荷香,绘月色?不是为了“排遣压抑的心情,放松自己的情绪”,也不为摆脱烦恼——若是烦恼,怎会那么容易摆脱。也未必是由于“生命意识的茫然”。常人出游,或为兴趣所遣,猎奇涉险;或为消遣,享受幸福的疲劳;也未必是借月抚慰文人的心灵。夜游的动因,先生在第一段写得清楚明白:为了“宁静”,为了探寻“日日走过的荷塘,在满月的光里”的“另一番样子”。<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