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记叙文的开头与结尾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怎样写好记叙文的开头与结尾
古人对文章的开头、中段、结尾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应像凤凰的头一样鲜明突出,神采引人;“猪肚”,是说文章的中段应像猪的肚子一样有着丰富、充实的内容;“豹尾”,是说文章的结尾应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有力而余意不尽。
一. 开头:
一般说来,写一篇文章,无论采用什么形式起笔,入题要快,也就是说要迅速入题,一下子就接触要写的人或事,而不是绕圈子,说废话;切题要准,也就是说起笔就能立刻切中题意,揭示主题,而不能离题万里,说了好多话还转不到正题上来,这是对文章开头的最起码的要求。
在中学生的作文中,文章开头的毛病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离题太远 有的同学在作文时,思路不是很清晰,因而往往在开篇多写几笔,似乎不多说几句就说不透。不厌其烦,费了很多周折,绕了很多圈子,才绕到正题上来。如下文《我最尊敬的人》的开头就有这种毛病:“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尊敬的人。也许有的人会说,他似乎没感到谁是他最尊敬的人,其实不然。这不过是他没意识到罢了。如果你仔细琢磨一下,你就会清楚地发现,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于一个习惯、一个嗜好,往往都是从你最尊敬的人那里学来的。那么我最尊敬的人是谁呢?那就是我小学时的王老师,我为什么最尊敬他呢?那还是让我详详细细地给你说一说他的情况吧。”
这个开头,可谓又臭又长,说了一大堆废话,才“引”出我最尊敬的人,读起来令人烦厌。
(二)故弄玄虚 有的同学为了把开头写得新颖,优美动听,往往开头堆砌一些“华丽”的词藻,效果却适得其反。如“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往往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人或事,但大多都淡忘了,可有些动人心魄的、撼人心灵的事却永志不忘,它犹如川流不息的大海,又如潺潺流淌的小溪。常常会烙印在你头脑中一些蛛丝马迹。一年前,我去姥姥家度暑假,曾见到一位盲童小女孩在拥挤的客车上主动把座位让给一位老大爷,这件事如一颗闪烁的珍珠,我至今记忆犹新。”这段话,表面上很“华丽”,实际上它们和中心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即使作者本人也未必清楚。
(三)偏离主题 有的人不是就题写题,就事叙事,直插中心,而是罗罗嗦嗦地交代一些不必要的过程,然后才慢慢地转到正题上来。如下文就犯有这个毛病:“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游‘江陵公园’。出发前,老师让我和另一位同学先去买游艇票。为了能租上游艇,尽情欣赏公园的满园春色,我天不亮就起床了。洗完脸,漱罢口,我随便吃了点儿点心,就直奔公园,一路上连风景也顾不上欣赏。六点半还不到,我便赶到了公园租艇售票口。等了一会儿,终于为全班买到了游艇票。”
这个开头交代了去公园买票的全过程,可谓“不厌其烦”,然而与主题毫无关联。假如起笔便以公园写起,或从游艇上写起,岂不干净简洁得多吗?
(四)千篇一律 其些同学写作时习惯于仿效某些范文,久而久之便成了某种程式化的开头形式。如《生动的一课》这类文题,便是“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要写《春天》一类的文题,开头便是“春风习习,吹绿了山川,吹绿了河流,吹绿了草原,也吹绿了人们的心……”,这样的开头,第一次用,似乎很简洁,也很形象。但总是这样写,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