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030字。
《淘金记》:含着眼泪的笑
作品综论
一、鞭挞了拜金主义思潮和人性的丑陋
《淘金记》是卓别林的一部彪炳史册的喜剧电影,一些经典的场景如“煮吃皮靴”“手动面包舞”“人狗共舞”“别人争斗但枪却一直对着自己”“悬崖木屋惊心动魄”等,成为后来者参照模仿的对象。影片从人们纷纷来到阿拉斯加淘金开始,以大雪纷飞、条件恶劣的阿拉斯加为背景,鞭挞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拜金主义思潮和人性的丑陋。恶劣的条件已经吞噬了许多寻梦人,阿拉斯加成了很多人的坟墓,但依旧有很多人前仆后继,痴心不改。影片通过查利的经历,真实地反映了淘金者在阿拉斯加的苦难历程和人性的扭曲。查利刚来到这里,就看见了坟墓和凶残的大熊,还遭遇了一场大风雪,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小木屋,里面却又有凶残的通缉犯。摆脱了大风雪后,查利身无分文,流浪街头。最后尽管一夜暴富但却险些丧命,要不是有一系列的偶然和巧合,查利早就命丧九泉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查利那样的好运,吉姆尽管最后成就了淘金梦,但他几乎要把查利活吃了。他在自己的金矿上,被拉逊暗算,虽然捡回一条命,却丧失了记忆。更有通缉犯拉逊,因为雪崩被永远掩埋在了阿拉斯加。还有骄横的暴发户贾克和镇上无聊的舞女等。每个淘金者背后都有一段悲惨的人生,影片给做着淘金梦的人浇了一盆冷水:这就是阿拉斯加的现实,这就是淘金者的人生。
越是险恶的环境,越是考验人性。阿拉斯加是人性的大舞台,那里鱼龙混杂,上演着人性的良莠美丑的故事。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泯灭人性的通缉犯拉逊。在他眼中,没有同情,只有强权。大风雪中,他坚决不让查利进小木屋,只有吉姆手中的枪才让他屈服。而一旦抢到食物发现金矿,他就想着独吞,为了得逞,不惜采用暴力。还有吉姆,为了金矿,不顾性命。暴发户贾克,一旦富有,就过着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生活,在无聊中迷失了本性。人性的亮色仅仅保留在查利身上,在他那里,我们看到了善良、守信、诚实等美好品质。他从来就没有害人之心,哪怕是面对险恶的环境。他有时也耍一些小把戏,那都是为了保全自己,但他决不会因为要保全自己而损害别人。他的善良还体现在无论别人对他如何凶残,事后他总是能够原谅别人,不会报复。他诚实、守信,不欺骗别人,也从没有想过别人会欺骗他。乔佳随口答应和他约会,他信以为真,喜形于色,积极准备。即使后来富有了,人生轨迹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也依然没有改变他对乔佳真挚的感情。影片正是通过这些对比,赞美了查利身上美好的人性,鞭挞了其他淘金者肮脏的灵魂,扭曲的人性。
二、“含泪的微笑”的效果
影片表现了淘金梦扭曲人性的丑恶现实,其内核是一个悲剧,但却采用了喜剧的表现手法,造就了“含泪的微笑”的效果。这种手法让喜剧不流于庸俗,有更深刻的表现力,也让悲剧的内核更为动人心魄。黑格尔在区分可笑性和喜剧性时,强调了喜剧应当有“最重要最深刻”的内容,反对“最平庸最无聊的东西”。
在《淘金记》中,拉逊在暴风雪中要把查利推出小木屋,但强劲的风力却把查利顶了进来,一遍又一遍,拉逊毫无办法,等想到可以从后面把查利推出去的时候,吉姆却不请自来,打破了小木屋中的力量对比。查利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煮吃自己的皮鞋,情景很惨,但他却像享受美食那般讲究,优雅的吃相仿佛告诉观众皮鞋是天下最好的美食。查利的肥大裤子在跳舞中显得很不体面,他却把拴狗的绳子系在自己的裤带上,带着狗翩翩起舞。查利和吉姆睡的小木屋挂在悬崖边,几乎命悬一线,而可怜的他们却毫不知情,以为自己喝醉了酒。一次又一次,悲惨的现实通过喜剧的手法得以表现,观众在笑声中体会了人生的残酷,人性的善恶。
三、“夏尔洛”人物形象分析
在卓别林的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一个头戴礼帽,上衣窄短、裤子肥大,手执拐杖,穿着尖头皮靴,迈着鸭子步的流浪汉夏尔洛形象。在《淘金记》中他就是查利。夏尔洛形象是卓别林塑造的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卓别林对美好人性的赞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夏尔洛尽管出身底层,居无定所,到处流浪,但他始终追求体面的生活,追求做人的尊严,梦想成为一个绅士。这点从他的礼帽和手杖就可以表现出来,而且他根本不拒绝出入一些和自己身份不相称的场所,《淘金记》中乔佳就是他在舞厅中认识的。他还不断做着体面的白日梦,乔佳答应赴约却又爽约,查利由于等的时间过长在无聊中出现了幻觉。在幻觉里,他为乔佳献上了一曲优雅的芭蕾舞。这说明了无论人种等级,都有自己的尊严。夏尔洛在维护自己的尊严的时候,并不是以践踏和损害比自己更加弱势的人作为手段。相反,他还不断帮助比自己更弱势的人,如卖花的姑娘、小偷和流浪的小孩,让观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