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中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
珠海市平沙二中 陈友贤
提要:本文从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课外活动三个方面,着重探讨如何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渗透对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来说明语学科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我从事语文教学已经多年了,在这几年中,我遇到了许多秉性、气质、能力各异的学生。他们有的细心谨慎,多思善感;有的活泼好动,反应敏捷;有的诚恳朴实,热爱集体。但也有的行为孤僻,待人粗暴,懒惰放任。这些个性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就有清楚的表现。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掌握个性心理学的原理,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个性,使青少年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我进行了以下以点尝试。
一、阅读教学中培养个性心理素质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的阅读教学大多以学生理解课文为主要目标(当然也还有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能力的目标),阅读教学只是到老师分析完课文,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为止。以《曹刿论战》一文的教学为例,以往我们只是分析到弱鲁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才战胜了强齐,理解了这一以弱胜强的原因而止,学生也只是以理解到取信于民的战略作用和政治作用为止,至多再了解一下曹刿的沉着冷静、从容不迫,鲁庄公急躁冒进、缺乏远谋而已。
但是,以语文教学要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的眼光来看,就要启发诱导学生从鲁庄公身上看到正确的人际交往心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如果鲁庄公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心理,狂妄自大、不懂得尊重比自己地位低许多的人,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那么战败的必然是鲁国;如果鲁庄公缺乏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在他自己意见被否定后,要么恼羞成怒、固执己见,要么悲观失望、惊慌失措,那样的话,被战败的也仍然是鲁国。同样,从曹刿身上我们还可以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尚情怀。曹刿的地位可以说是很低的,至少他不是一个“肉食者”。但是他“位卑未敢忘忧国”,在乡人的劝阻之后,仍冒着不被理解、可能亡身的危险进见庄公。如果没有曹刿那样的高尚情怀,不难想象,那战败的还将是鲁国。至此,这样的分析还只是一种心理素质教育而己,但若再进一步要求学生思考应如何对待学校里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现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在此基础上,更深入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将来走上社会后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去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无庸讳言,由于自身条件和机遇等种种原因,学生走上社会后各人所处的地位肯定是各不相同的,其中个别的还会有较大的差异,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