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备课资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二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30 22:03:0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登泰山记》备课资料
整理、改编:仪征中学 林依然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②?齐鲁青未了③。
造化钟神秀④,阴阳割昏晓⑤。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⑦。
  注释:①杜甫《望岳》诗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岳:高大的山,这里指泰山。望岳:近泰山而望,没有登山,所以题作《望岳》。②岱宗:泰山的别称。宗,有为人所尊仰或归往之意。因泰山为五岳之长,所以称为岱宗。夫(fú):语气助词。③齐鲁: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内。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此句意为,挺拔的泰山,从齐到鲁都可以看到它苍翠的峰峦。④造化:天地万物的主宰者。钟:聚集。神秀:神奇秀美。⑤阴阳: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这里指泰山南北明暗不同。⑥层云:云气重叠。决眦:形容极度使用目力。决:裂开,这里指尽可能睁大的意思。眦(zì):眼眶。此二句是说,泰山峰峦壑谷中升起层层云气,使人看后心胸为之开阔激荡;睁大眼睛远望,飞还泰山丛林的归鸟都收入眼底。⑦这最后两句,写出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一定要。凌:登,升。全句可理解为,将来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远眺,群山将显得低矮而渺小。
  提示: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考试,因李林甫作祟而落第回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诗人通过近泰山而望的感受,描绘出一幅苍茫开阔的“泰山图”。尤其是诗的后两句,极富启发性和象征意义,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于山麓。

姚鼐的文论及散文创作
  姚鼐在文论上继承和发展了方苞的“义法”说,提出“义理、考证、文章”三结合的主张。他在《述庵文钞序》中说:“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在《复秦小岘书》中也说:“鼐尝谓天下学问之事有义理、文章、考据之分,异趋而同为不可废。”姚氏的“义理”,相当于方苞的“义”;“文章”,大致相当于方苞的“法”;而“考证”,则完全是对“义法”说的补充。关于考证,显然姚鼐是吸收了汉学的长处,所以他明确指出:“以考证助文章之境,正在佳处”(《与陈硕士书》)。姚鼐特别强调三者互相结合,认为“言义理之过者”和“为考证之过者”都不是好文章,唯有“能兼长者为贵”(《述庵文钞序》);并认为“义理”和“考证”都是帮助写出至美之文的因素,这是很有见地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