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10)实用类文本阅读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2/6 16:41: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9题,约11410字。  高三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10)
  [原人教版] 命题范围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银河系中心的秘密
  18世纪的天文学家认为,太阳和太空中所有的恒星构成了银河系,而太阳就处在银河系的中心。这一设想在19世纪被科学家沙普里推翻了。他研究发现,银河系的中心不在太阳,而是趋于人马座的一点。经过天文学家的长期观测和不断修订,银河系中心的位置终于确定下来,它就处在人马座内,距离太阳大约27000光年。银河系中心内有一个体积很小、但质量超大的黑洞。它的质量是太阳的260万倍,而它的直径比水星绕太阳轨道的14还要小。
  科学家观察发现,在银河系中心并不只有一个超级黑洞,还有数目可观的恒星和星际物质围绕在黑洞的周围。它们一起围绕着超级黑洞加速旋转。从红外线摄像机摄下的图片来看,这一区域包含各种特征的星云。有些是灼热发光的细丝,有些是手指状的尘埃柱,还有些团状的物质在星系风的吹拂下向四周飘逸。除了这些形态各异的星云,这里还有很多密度高得连红外线也不能穿透的云雾。
  在距离超级黑洞1光年左右的区域,科学家惊奇地发现了大量的新生恒星。这些恒星体积庞大,质量大部分在太阳的30到50倍之间。恒星的质量越大,发出的光芒就越耀眼。这些新发现的恒星和太阳不同。太阳正处于稳定期,燃料消耗非常缓慢,而这些大质量的恒星却放纵地燃烧着自己,以至于它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天文学家认为,它们只需在经过500万年的演进,就会消耗掉80℅的质量,最后经过一次超新星的爆炸过程,逐步演变成一个个簇拥在银心黑洞周围的体积较小的新生黑洞。
  上述发现使人们惊奇地认识到,银河系中心的这个黑洞并非只是天体的终结者,它居然还可以是恒星的塑造者。我们知道,黑洞由于其质量巨大,因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够吞噬一切靠近它的天体,甚至光线也不例外。那么,在这个超级黑洞的周围,为什么还有大量恒星存在呢?
  科学家认为,这些恒星可能与黑洞保持了一个合理的距离,能够绕着黑洞稳定地转动而不会被吸进去。问题是,单个恒星有能力抵抗超级黑洞的吸引力吗?会不会有一定数量的恒星组成一个星团,而整个星团围绕着黑洞运动呢?最新的太空望远镜观测结果显示,在黑洞的附近确实有3个巨大的星团存在。也许黑洞周围的新生恒星都是这样抱成一团,共同与黑洞抗衡的。
  在超级黑洞的这一片拥挤的空间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天体。它们之间难免要发生一些“小摩擦”。比如当恒星处在红巨星的阶段时,会与附近的天体频繁地相互作用。当它们撞击到冷而凝缩的气体云时,会发出强大的x射线,从而被我们观测到。
  (选自《科学之谜》,有改动)
  1.下列不属于“银河系中心”的事物的一项是  (    )
  A.灼热发光的细丝,手指状的尘埃柱,在星系风的吹拂下向四周飘逸的团状的物质,
  密度高得连红外线也不能穿透的云雾等各种特征的星云。
  B.一个质量是太阳的260万倍,而直径比水星绕太阳轨道的14还要小的超级黑洞。
  C.很多围绕着超级黑洞加速旋转的恒星和星际物质。
  D.大量的体积庞大、质量大部分在太阳的30到50倍之间的新生恒星。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19世纪的科学家沙普里推翻了18世纪的天文学家关于太阳和太空中所有的恒星构
  成了银河系,而太阳就处在银河系中心的学说。
  B.银河系中心的这个黑洞不仅是天体的终结者,而且还是是恒星的塑造者。
  C.这些质量超大的黑洞,只需在经过500万年的演进,就会消耗掉80℅的质量。
  D.这些新生恒星的质量越大,发出的光芒就越耀眼,因此它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走到
  了生命的尽头。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3个巨大的星团在黑洞附近围绕着它运动,共同与黑洞抗衡。
  B.黑洞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够吞噬一切靠近它的天体,甚至光线也不例外,所以,
  它的质量是巨大的。
  C.单个恒星完全有能力抵抗超级黑洞的吸引力,因此在超级黑洞的周围才有那么多恒
  星和星际物质围绕它运转。
  D.恒星与附近的天体会发生一些“小摩擦”,这种相互作用会发出强大的x射线。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科技在中国古代很发达,物理的记录也相当早。早在唐朝(公元758年),杜甫就写下了“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的诗句。“细”,即仔细观察,讲怎么做实验;“推”,精密推理,讲怎么做研究科学、试验和理论。“须行乐”,人要高兴,不要想能不能得诺贝尔奖,你必须本身有一种乐趣。我们中国古代,科学和艺术是很联合的,要不,杜甫怎么了解物理呢?
  太阳是一个庞大的氢的核反应堆。瞬间在周边发生爆炸的星,我们叫新星。它亮度比太阳要比太阳大几万倍。如果它一下子产生相当大的亮度,比太阳亮100万倍,那叫超新星。新星的寿命一般一两个星期,超新星的寿命差不多两年。全世界最早关于新星的记录是商朝,这是在一篇甲骨文中,记录了公元前1300年,也就是3000多年前的一个新的大星在星座出现,10天以后没有了。关于超新星,全世界最早的记录也是中国,是在北宋的宋仁宗年间,即1054年8月27日。它的纪录是这样的:突然间在白天冒出一个很大的星,大如鸡蛋;它每天有多大多大,一直记录到1056年7月。这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对超新星最长时间的记录。现在我们知道它是蟹状的星云生成,在它中间有一个中间星,也叫脉冲星。所以新星和超新星的最早最完整记录,都是我们的老祖宗做的。
  我们的老祖宗一向遵崇天圆地圆,黄道赤道。公元前2500年,屈原有17个文卷现在留下来了,里面有一卷是天文,说天是圆的。屈原是大诗人,想象力丰富:天是圆的,地假如是平的话,就会相交,相交显然不合理;既然天是圆的,地一定也是圆的;所以中国是黄道、赤道,是两个弯儿。屈原再问,天地是圆的,还是椭圆的?他说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是经度这边长一点,还是纬度这边长一点?赤道是6378公里, 南北是6356公里,相差22公里。屈原没有求出来。不过,这个充分解释的能力跟天圆地圆有关联,这在公元前5世纪,真是了不起,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