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斋记》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2/5 14:39: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80字。  《苦斋记》教案
  一、作者
  章溢(1314——1369),明初大臣,元末农民起义时与刘基同辈朱元璋聘用。
  刘基(1311——1375),元朝末年进士,明初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朱元璋称帝,把他比为诸葛亮。
  二、解题
  “在旧社会,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辟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就是通常说的书斋。为了表示风雅,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一般称为什么斋记。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写。这篇文章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这种性质的文章,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写的。而且写得比较出色。斋,屋舍,一般指书房、学舍。记,记载事物的文章。此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看出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
  补充(书斋雅趣):
  老学庵:
  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饮冰室:
  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形容心情焦虑,内心烦躁,故而饮冰。以此命名,暗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绿林书屋:
  1924年,鲁迅寓居北京阜城门外西三胡同,由于鲁迅支持学生运动,被当时的“正人君子”诬蔑为“学匪”,所以鲁迅就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绿林书屋”,意思要和他们抗争到底。
  (名号志趣:)
  词人辛弃疾,重视农业,做官时提倡力田,奖励耕战,晚年退居农村,“更从老农以学稼”,自号“稼轩”;
  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以抒发对他们的蔑视;
  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来取号,表达了典型的文人情趣;
  明朝风流才子唐伯虎,自号“六如居士”,“六如”,按他自己的说法即人生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正好是失意文人消极情绪的抒发;
  三、读课文正音
  四、翻译课文
  五、梳理课文
  第一段:起笔交代苦斋之所属,并从其环境、气候与植物特性的简略介绍中,说明“苦”的由来。
  第二段:具体写乐生于此地的“物性之苦者”——木、草、菜、果、蜜、茶、鱼等物之苦,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之来。
  第三段:承前段补述建苦斋的由来和记述苦斋生活的概况与乐趣。前段写“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此段就有点“人性之苦者亦乐生焉”的意味了。
  第四段:深入一层,在前面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从事理方面阐明苦与乐的相为倚伏,互为转化的辩证关系。此为全文的重点之所在。
  最后一段收结全文,说明作记原因。
  六、文章主旨
  本文记述了苦斋的地理环境和物产,以及其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谈,从而说明苦斋命名的由来与意义,阐发了苦与乐的相为倚伏——苦生于乐,乐由苦来——的辩证关系与生活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匿安逸享乐的思想,表现了苦斋主人甘于苦中求乐的宽敞襟怀。
  七、写作特点
  文章通篇紧扣一个“苦”字,环境是苦,物产是苦,人甘吃苦,故斋名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苦斋生活之乐,则由苦而来,
  膏粱之子之乐,则由乐而生苦;
  所举例证典籍,亦心与苦相关;
  最后说明写作原由,也点出一个“苦”字。
  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