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语文先读后写教练:品味文化盛宴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作文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16 10:52: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1约4090字。
  2010中考语文先读后写:品味文化盛宴
  主题阐述
  文化是文明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沉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那是一种对生的探索,对死的缅怀,对社会的思索;是一种岁月的演变,情感的升华,思想的延续。
  中华文化如浩瀚的大海,我们畅游其中,乐不知返。中华文化中,有诸多优秀的散文、诗篇、传记,如山的典籍,如海的诗卷,单就那种超越时空、超越感官的心灵共舞,就会使我们身心陶醉。沉浮于其中,品读文化的内涵;醉心于其中,体会文化的底蕴。阅读文化色彩浓郁的文章,是一种享受,如享受明媚的阳光,享受清新的空气,享受深刻的历练;阅读文化色彩浓郁的文章,是一种情怀,是开启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这种交流韵味独特,它就如同品一杯香茗,幽香而淡远;阅读文化色彩浓郁的文章,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倾诉、交流、寄托;阅读文化色彩浓郁的文章,可以使我们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嚼,学会欣赏。
  中华文化中人文思想圣洁而丰富,人生的精彩延续成一片,自然的感动相融为一体,累积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细细地品味,反复地咀嚼,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深思,观感和文化融合产生共鸣,你品味着文化,也就是在品味着生命。
  原题回放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郝光霞
  “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许多诗人写诗时在色彩运用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明暗对比,初看似不觉得,稍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