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13 8:06:36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320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教学内容
  1.学习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
  1.以读代讲,来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2.诵读感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语:
  写诗的可以是诗人,朗读诗歌的也可以是诗人,“三分诗,七分读”,一首好的诗歌往往是需要通过朗读,才能充分的显示出它美丽的特质、动人的节奏和深厚的情感意蕴,因为朗读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今天就请在座的同学们一起来利用我们的激情和敏感来读一读、讲一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诵读准备:
  1.这是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的处女作。已经布置同学预习课文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了,下面检查预习情况:此诗发表于何时?这是什么时期?
  (改革开放初期,十年浩劫刚结束,中国展现出崭新的面貌,祖国大地一片光明灿烂)
  2.重温朗读的技术处理要领
  (注意领会诗歌本身的思想感情,并根据自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认识处理好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3.下面我们请四位同学(老师可自读第三诗节,以突出前后朗读的不同)分别朗读这首诗歌的四个诗节,大家注意听他们  音是否准,停顿是否恰当,音的轻重是否合适。
  二.诵读思考:
  1.这三方面有没有问题啊?
  2.读的不错,同学们朗读时确实能让人听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其中有一个很明显的语速语调的转换处,我听出来了,你听出来了吗,它是从哪一诗节开始的?
  找同学回答。
  3.第三诗节。之前同学们怎样在读,之后同学在语速、语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语速舒缓,语调低沉;速度慢慢加快,语调渐渐变得高昂亢奋起来。)
  4.只有情感的变化才能决定朗读语速语调的变化,那么第三诗节作者的情感与第一、二诗节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把握情感,需要去分析景物,在诗歌中就是分析“意象”——融合了作者情感的景物。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两部分的内容。
  5.下面就让我们比较一二诗节和第三诗节中的意象,看看他们有何不同?
  三.第一诗节研读:
  先请一个同学读诗的第一节,
  1. 朗读诗句。同样请同学注意刚才的三点要求,但如果很好的话,也应该给予掌声鼓励,对吗?
  2. 请同学找出这一诗节中的几个意象(学生回答,教师随机点拨,有目的的揭示意象的象征含义,淡化深层含义的挖掘)
  (破旧的老水车。)强调:老水车。老水车是怎么样啊?水车,中国农业工具的代表啊
  (熏黑的矿灯。)强调:矿灯,是熏黑的。象征中国工业生产
  (疲惫的歌。)强调:歌是非常疲惫的。
  (干瘪的稻穗。)强调:稻穗是干瘪的。
  (失修的路基。)强调:路基是失修的。
  (淤滩上的驳船。)强调:驳船在淤滩上,行进很艰难啊。
  3. 这么多的意象叠加,组成意象群,构成一幅画面。请问这幅画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能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吗?
  可能会回答“落后、破旧、疲惫、颓废、黑暗、贫困、艰难、无望”等词,
  4.“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意象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能试着分析吗?
  (痛苦、悲哀、有一种绝望,一种深深的痛与苦)(学生自己讨论交流,然后回答,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5.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在第二诗节中有“我是……,我是……”,还有“痛苦的希望”中的痛苦,所以作者的情感“悲哀、痛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