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字入诗,探幽发微——古诗词教学的一点体会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22 19:2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9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中国的诗歌宝库光辉璀璨,五千年流传下来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诗歌与其他的文学体裁 不 同,它的语言高度凝炼,极富表现力,这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如何把握讲解诗歌的“度”让许多语文教师颇费思量。面面俱到地解释诗句,则枯燥乏味,诗的意境也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则含糊不清,学生也无法领略到诗歌的妙处。
    严羽曾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用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可见古人创作诗歌很讲究字眼的推敲,有时一首诗词的造诣就通过一个字或一个词表现出来,所以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慨叹。像“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字和“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都是千古佳话。既然如此,诗词教学何不有意抓一些关键性的字眼,以字入诗,以点带面,让诗词的教学更有吸引力。
    文有文眼,诗亦有诗眼,抓住诗眼,就好比拿到了理解诗词的钥匙,找到曲径通幽的途径。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试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说明:
     一、以字入诗,把握内容
     诗的字数不多,看似简单,其实内容丰富。一首诗,可以跨越古今,可以纵横千里,可以包罗万象。诗的跳跃性使学生不能轻而易举地把握其中的内容,如果不理解诗意,整首诗的词语就像一颗颗散乱的珍珠一样,只是杂乱的罗列。而诗中的关键字眼,却可以像一条线一样,把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
    比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描写西湖景色的七言律诗,诗人在诗中罗列了许多景物,怎样才能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的“行”字,把整首诗的脉落理得一清二楚,围绕“行”字,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诗人“行”踪如何?(2)诗人“行”中所见景色如何?(3)诗人“行”中感受如何?三个问题很自然地把整首诗的内容贯穿起来了。“孤山寺北贾亭西”是行踪;“水面”“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为所见之景;“行”而“不足”则将诗人沉醉美景意犹未尽的感情表露无遗。按这样的思路分析比逐字逐句地解释更易让学生把握。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曹操的《观沧海》,可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统领全篇的“观”字;杜甫的《春夜喜雨》,可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好”字等等,不一而足。
    教师在讲解诗词的过程中如能抓住诗眼,就像渔人掌握了鱼网的收口,鱼网撒得再开,也能做到收放自如。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