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文练习题参考答案集锦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初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21 13:08: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一、《论语》※
1、 各章大意
答:1、“学而”章:对学习要认真,要按时复习;对人要热忱,要大度。
2、“温故”章:既要温习旧知识,又要有新的体会。
3、“学而不思”章:读书和思考二者不可偏废。
4、“子贡问”章:要善于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
5、“默而’漳:孔子的学习方法——“默而识之”;孔子的学习态度——“学而不厌”;孔
子的教学态度——“诲人不倦”。
6、“三人行”章:择善者而师之(向周围人的一切长处学习)。
7、“诲女”章: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强以为知)。
8、“知之”章:要以学习为乐(爱学习固然是好,还要从中感到快乐)。
9、“子在”章:要珍惜时间,不停地学习(或照“注释”讲也可以)。
10、“吾尝”章:若思无益,不如多读书。
2、 主题思想
答:参照第1条。
3、 分别从哪些角度谈学习问题的。
答: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
4、 本文是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阐述句子有哪些?
答:阐述学习态度的有:“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孔子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人要有好学精神, 学无止境)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人要虚心求教)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要珍惜时光, 努力学习)
阐述学习方法的是:“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 需要按时实习才能掌握)
“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 才能从中有新的体会和发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思, 无益, 不如学也”。 (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默而识之”(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 不断积累知 识)


二、《桃花源记》※
1、 层次结构
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树林、进入桃源、走出桃花源、复寻桃花源的顺序。
第一部分(l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为经过。
第二部分(2~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以后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第4--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2、 课文开头和结尾都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为什么?
本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桃花源中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所以中间部分写得详细,无论是写村落的概貌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动人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地,如见其人。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略。
3、 怎样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没有压迫剥削,人民生活安定和乐的社会,但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的,它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人民的愿望。

4、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桃花林之美的?写桃花林之美有何作用?
作者从桃林之长、桃林之纯、草之鲜美芳香,花之缤纷飘落,描写出桃林之美。写桃林之美有两个作用:其一,有了桃林的奇丽景色,才引起渔人的惊诧、好奇心,他才会“复前行,欲穷其林”,最终发现桃花源。其二,有关桃林的这些描写,颇具神秘色彩,已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从氛围上作了铺垫。
5、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什么
表现桃源中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关系。
6、 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7、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8、 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呼陌交通,鸡犬相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