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言志诗鉴赏训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21 7:01: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咏物言志诗鉴赏训练
阅读下面13首咏物言志诗,完成以下题目。
一、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表述题]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
 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选择题] :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   紫千红的美景。
 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二、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表述题]
 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 。
 2.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 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 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3.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 ,后者指____ 。
 [选择题]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足
 A.第一二句生动地刻画山小松由小而大,发展变化的情景。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它未来“凌云”的先兆。
 B.第三句由描写转入议论,讽刺社会上的一些小人见风使舵,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时弊。
 C.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山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D.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练传神,描写和议论,抒情和哲理,达到了有机统一。

三、洞中蝙蝠 自居易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罗网。
  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表述题]
 1.试解释“远害全身诚得计”一句中“远害全身”的意思。
 2.表明洞中蝙蝠“远害全身”最生动的两个词语是_____ 、____ 。
 3.“—生幽暗又如何?”这个反问句表明作者对洞中蝙蝠怎样的态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