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设计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2 22:50: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00字。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所处的时代背景、陶的生活经历,正确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体会平谈质朴的语言特色(淡而远)
  3、学习诗人热爱大自然,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回顾
  《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五柳先生传》:不慕荣利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小结陶渊明特点:志趣高尚   厌恶官场    乐于归隐
  介绍有关文学常识:(1)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  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他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死时63岁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
  晋       陶           田园诗派             
  南朝 宋  谢       山水诗派 
  唐    王、孟     山水田园诗派
  (2) 诵读感悟,理清思路开头八句写归田的原因,(也有一种意见1-6句,写个性与思想);“方宅”以下十句写田园景象,天然逼真,是一幅生动的村居图;最后两句与起首一段呼应,写出归隐后的心旷神怡。
  摈弃世俗回归本性----田园美景村居之乐----本性复苏心旷神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