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阅读议论文题库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广东墨江中学 张庆军
热爱思想
①希腊一位哲学家因为一边仰观天星一边思考而不慎落井。他的这种行为,缺乏思想的庸者见了以为笑谈,有思想的智者听了当做美谈。为思想而痴情,是我们人类伟大的心性,也是人类的尊严所在。别说为思想而颠仆,就是为之被判弄、刑如苏格拉底,为之蹈火如布鲁诺,为之蒙受不白之冤、惨遭驱逐如伏尔泰和卢梭,对贤哲来说,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不值得惊奇和诧异。
②没有自己的思想的生灵形同朽木和干尸,“我思故我在”,意在于此。思想涌果腹,不能蔽体,也不能当做日常家什来使用,但是,它对于我们的生活却绝不是可有可无。思想带给我们的,是无法估量的价值。思想使目标明确,使行为合理,使方法得当,使效果圆满。思想使我们遵从理性的指引,不致狂妄与无知,不致盲从和盲动。思想提升我们的血肉之躯,使之变得优雅和尊贵。
③人只有因思想而高贵才是真正的高贵。谁鼓励人们用自己的脑子判断和思考,谁就是天生的贵族。
④思想不存在的地方,寸草不生,一片荒凉。人们的目光呆滞,心理扭曲,行为怪异。除了到处蔓延不可遏制的野蛮、嫉恨、猜疑和迫害以外,别指望那里会有什么鲜活和美妙的东西。人要想自由自在地生活,先要给思想一席之地。上天安在我们双肩上的这颗头颅,不是只当做标记的木桩,也不是供他人扭支、动的方向阀,它是我们的全部精神和意志的枢纽,是思想至尊至贵的廊庙。
⑤热爱思想就是热爱生命,让思想伴随我们的生命到永远。热爱思想就热爱生活,只有思想能让生活具有无穷的魅力。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为思想而痴情”是人类的“心性”和“尊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贤哲“为思想而痴情”却遭到了种种迫害。实施迫害的有是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贤哲对遭受迫害持什么态度?这说明了贤哲具有怎们的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中的画线句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桩”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阀”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枢纽”和“廊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热爱思想(或热爱真理,追求真理)。 2、举事例论证,如第①段中几位贤哲;对比论证,如有思想和没思想的两种人的不同表现。 3、人因有思想才区别于动物,才是真正的高贵。
4、没有思想而变得心理扭曲,行为怪异、野蛮,喜爱嫉恨、猜疑、迫害别人的人
5、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不值得惊奇和诧异;说明他们具有勇于追求真理热爱真理的献身精神。
6、比喻 没有思想感情的脑袋;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主见的脑袋;热爱思想善于思考的脑袋
(二)
①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是同学们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②兴趣可以使人勤奋忘我,专心致志。学习是个脑体结合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要示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只有在浑然忘我、如醉如痴、入境入迷物氛围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于某一目标,才能在咬定“青山”之中深入“青山”、“洞悉青山”,进而获取“青山”的宝藏。
③兴趣可以使人主动进取,一往无前。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这句话实在是经验之谈。如果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习者始终保持对知识堡垒主动进攻的姿态。事实证明,学习主动,就能学有所成。
④兴趣可以使人才思敏捷,智慧灵悟。德国大诗有歌德说得好:“哪里没有兴趣,哪里便没有记忆。”实践告诉我们:兴趣可以促成良好的学习情绪,进而激发理解与记忆的关键性动力——脑肽的释放。这时,人的思维极其活跃,大脑中知识印记格外清晰,再现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因而,不论是分析、理解、还是联想、发挥,不学习则已,学必有得,且能够事半功倍。
⑤兴趣可以使人心安性锐,尽力求索。心理科学实验表明兴趣会在人的大脑皮层中形成兴奋优势中心,使脑神经处于积极、亢奋的思维状态,从而产生极强的求知欲和进入献身忘我的境界,学习者不但不会感到学习是苦差事,反而会处于一种精神陶醉和收获享乐之中。这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这正如北宋学者张载所言:“学至于乐,则不能已,故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