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阳信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31 15:26: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2930字。山东省滨州阳信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09.11.24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2009年北京卷)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诠释   出其制胜  瞩目zhǔ   人才荟萃kuài
  B.松弛   宁静致远  莅临wèi   鸢飞鱼跃yuān
  C.平添   励精图治  缜密zhěn  鹬蚌相争yù
  D.杀戳      老奸巨滑  揣度duó   身陷囹圄wú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京剧的生态环境,包 括传统审美观念、表现手段等如今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京剧艺术在多年探索,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获得了新的活力。
  B.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到人才强国战略……我国教育实现了一次次历史跨越,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C.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
  D.近几年的名人故里之争,让大家看得眼花缭乱。正如一网友所言,“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到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
  3.依次填入下列格局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2009年4月23日,世界各大报纸都在______位置刊登了中国人民海军举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的消息。
  ②新中国60华诞日益______,举国上下翘首企盼。中央提出坚持“隆重、喜庆、节俭、祥和”的总要求,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心愿。
  ③在西藏问题上,中国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立场是坚定的,决不允许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政治组织,以会见达赖为名,______中国内政。
  A.显耀    临近   干预       B.显要   邻近   干预
  C.显耀    邻近   干涉       D.显要   临近   干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写明月和相思的诗文可谓罄竹难书,我却独爱此两 句。
  C.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座谈时指出,要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
  D.模拟辩论是目前世界上正在兴起的一种比赛项目,这是一项侧重于人们言辞表达能力的比赛,被称为剑拔弩张的竞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无论西方或东方,历史证明,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B.国庆受阅部队涵盖了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民兵、预备役等所有军兵种部队,浓缩了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精华。
  C.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医改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
  D.为了办好2010年亚运会,广州请来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组织赛事,参与筹划,实际上这也是广州与国际接轨,学习别国先进理念。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现代诗的“有”与“无”
  《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在外在世界里不经意地积累着感情储备和形象储备。长期积累使诗人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特别敏锐的诗美触角。一个偶然的契机,诗人就“感物而动”,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美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有如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
  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诗人注重“隐”。《文心雕龙》写道:“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