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案3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18 22:0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设计说明: 通过具体北京文化的展示,进入到本课的主题。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得学生不仅在文字上,并且在感官上,对北京的胡同文化有一个很好的把握。从而进一步体味作者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北京胡同文化的阐释。
教学目标: 1 了解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
2 进一步掌握语言的朴实美与典雅美
3 在进行文化熏陶的基础上,对自己家乡的文化进行一定的探索
教学重点: 1 通过胡同来了解北京人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2 体会汪曾祺的语言美,及在语言中的透露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  语言美不仅是体现在华丽的文字上,朴实的语言也有别致的意味
2 胡同是一种文化的承载
3 体味作者对北京胡同复杂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你们现在都喜欢听什么歌曲?(答:流行歌曲)嗯,我想,很多同学都喜欢现在的流行歌曲。我也很喜欢。但是,今天,我想让大家改变一下口味,和我一起欣赏一首百来年前的流行歌曲,在听完这首曲子之后,再开始我们的语文课,好吗?
(通过多媒体,放送京韵大鼓选段《探晴雯》)

二 解读标题: 刚才大家都听了这首歌,不知道大家的感觉是什么呢?这是极具京味儿的京韵大鼓名段《探晴雯》的选段。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也是京味儿极浓。这就是汪曾祺的《胡同文化》。

三 作者介绍:【汪曾祺】 (192O~1997) 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 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四 相关链接:胡同历史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元朝《析津志辑佚》中记载:“三百八十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