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31 12:27:3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660字。张飞教案:游褒禅山记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张飞  作者博客:张飞教语文  50630778@qq.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各”、“极”、“观”、“求”、“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学习判断句的两种形式。
  3、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知识。
  2、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印发导学案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3、研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简介作者及课文
  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2、“唐宋八大家”之一
  3、作品:《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4、本文写于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当时王安石34岁,正在舒州任通判。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等新法,使国力有所加强。支持王韶取得熙和等州,改善对西夏的作战形势。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再为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现在江苏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
  王安石一生在从政、治学的道路上都是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