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与发展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教育必然会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进行全面变革,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这种大趋势下,灵丘教育如何发展、如何改革,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成为急需研究的问题之一。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从而促进课程教学的变革。
我国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发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念与实践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推广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例如所谓的“课件”很多还没有改变教学的方式,还是以讲授型为主。演播式的多媒体CAI只是把不形象的形象化,让不生动的生动起来,只不过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这种方式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所以只会成为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完善和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考虑整个课程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它考虑整节课甚至整个单元,强调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强调的是辅助,即考虑强化某一个知识点,它考虑的只是促进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
目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可能各不相同,也许是一种演示工具、也许是一种交互工具,但最终信息技术将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并带动教育的全面改革。那么从演示工具到认知工具,到最终的改革,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整合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技术投入与学生学习投入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