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巴尔扎克小说中的宗教意识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浅谈巴尔扎克小说中的宗教思想
中文011 014号 富伟良
奥诺雷•巴尔扎克(1799~1850)是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塑造典型的巨匠,举世公认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用二十多年辛勤创作的《人间喜剧》是小说史上的奇迹。他的小说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包罗万象的社会风俗画,“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见恩格斯《致哈克奈斯》)他的政治主张相当反动,对注定要灭亡的贵族阶级寄予无限同情,对路易十四式的绝对王权充满幻想。因此,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性也相当复杂,但最受人忽视的是他的宗教思想。巴尔扎克是天主教徒,竭力鼓吹天主教信仰,他说:“在政府所能运用的一切方法中,宗教难道不是使民逆来顺受,一生劳碌的最有效的方法吗?”“这也许没有神祗建立的因素或许是人的一种需要。”但是,同时巴尔扎克又说过:“我根本不是正统的教徒,我根本不相信罗马教会。”巴尔扎克在宗教思想方面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有着深刻的社会和阶级的根源。所以若以“世界观的局限”、“思想的消极”来评价巴尔扎克作品中宗教思想,这就未免有歉公允。对巴尔扎克创作思想稍有认识的人,都应该十分清楚地了解他创作中遵循的原则:“我在两种永恒真理的照耀之下写作,那是宗教和君主政体。”“天主教和王权是一对孪生的原则。”在他看来:“作家的信条,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之所以不亚于、甚至还优胜于(恕我不揣冒昧地指出)政治家,就在于他对人间百事的某种决断,对某些原则的忠贞不贰。”(见《人间喜剧》前言)巴尔扎克鼓吹的宗教放在了他创作原则的首要位置,并且执著地贯穿在小说的创作中。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创作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小说。小说突出的宗教描写是通过对笃信基督的欧也妮母女俩的描写完成的。
首先看作家对母亲死时的描写:天国的光辉照着他,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完全是一个基督徒的死,死得崇高、伟大。再看对欧也妮的描写:如今上帝把大堆的黄金丢给被黄金束缚的女子,而他根本不把黄金放在心上,只在向往天国,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只有一些圣洁的思想,不断地暗中援助受难的人。
在这里,巴尔扎克醉心于母女俩基督徒般的“圣洁”、“善举”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的无限同情和深思,真实体现了作家创作中的宗教意识。《欧也妮•葛朗台》写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作品通过葛朗台这个守财奴的形象,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发家过程,本质特征和金钱的罪恶性作用。作者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见《共产党宣言》)那么,作品中与之相反的对欧也妮母女俩的描写倾注如此的热情,似乎不能仅以巴尔扎克落后世界观的限制、思想的消极、缺乏典型意义来下简单结论的。巴尔扎克对母女俩的塑造,突出地表达了作家固有的宗教思想,表现了作家遵循法则地绝对忠诚。
在巴尔扎克小说总集《人间喜剧》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描写宗教神力的小说。如《乡村本堂神甫》描写一个教士把一个偷盗成风的村子淳化成路不拾遗,感化小说中的主人公作了忏悔,承认曾引诱一个学徒爱上自己,最后她出资改变山村的落后面貌,自己苦修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