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ppt1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课件 / 八年级上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2.65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28 11:52: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50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29张。有教案和说课稿,约3120个字。
  八年级上27课《短文两篇》
  一、 导入
  美不美,中国的山水,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国自然山水景物图片。(展示图片)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中华五千年文明和历史积累也使得我国有关自然山水的诗文众多,今天,我们就学习两篇表现自然山水的小短文——《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
  二、 初读,读通读顺,积累文言词汇。
  (一)《答谢中书书》
  1、 生读课文,生点评,全班齐读。
  2、 重点字词翻译,边翻边总结方法。
  3、 生译全文,生点评。
  (二)《记承天寺夜游》
  1、用学习《答谢中书书》的方法自学。
  2、课堂反馈(一),检查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翻译。
  三、再读,读懂读透,理解文章内涵。
  1、勾划出两文中写景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两个景物描写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答》—清丽、生机(写了多少种景物,写了景物哪些特点——水彩画)
  《记》—清幽、宁静(晚上,淡淡的——水墨画)
  2、两位文人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的美,自然本是无情物,因为文人们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思,自然便有了性情,有了生命,那么两文中作者分别融入了什么样的感情呢?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试做分析。
  明确:《答》—“实乃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沉醉山水的欣喜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得之感。
  《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赏月的欣然,散步的清闲。
  3、同样看到了无人欣赏之景,同样是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为什么陶弘景生出自得之情,而苏轼却是悠闲呢?
  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景物都是依附着一定情感的,而这情感又多是作者本身情感历程的再现,因此,我们要想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两篇文章的内涵,就应该先去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