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13 22:1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4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门槛
屠格列夫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对白体会"俄罗斯姑娘"身上所表现出的献身革命和理想主义色彩,初探主旨;
  2.理解散文诗中艺术形象的象征意义。
二、重点难点
  门槛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
㈠ 解题
本文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用散文形式写出,不受固定格式的束缚,不分行,不押韵,不要求鲜明的节奏。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歌语言的精炼性、音乐美和散文表现的灵活性、多样性。
㈡作者及背景
  屠格列夫(1818—1883),俄国作家。出生贵族。童年在自己的庄园中度过,目睹了农奴们的悲惨生活,对他们抱有深切的同情。1827年随家迁居莫斯科。后入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学习文史课程,同时开始写诗。1838年留学柏林,攻读哲学和古典语言。1841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3年在巴黎去世。主要作品有《猎人日记》、《罗亭》、《父与子》、《贵族之家》、《前夜》等。艺术上以细腻的内心描写和语言的抒情性著称,具有独特、优美的艺术风格。
  19世纪的俄国是一个还保留着农奴制度性质的国家,政治反动,社会黑暗,官僚、农奴主残暴腐朽。作者作为平民作家,他在作品中揭露了农奴制度的黑暗,表达了对农奴制度的抗议,塑造了许多青年革命家形象。1878年1月24日,女革命家薇拉·扎苏奇刺杀彼得堡总督特烈波夫,在担任法庭庭长的俄国作家阿·费·科尼的参与下,薇拉·扎苏奇被宣告无罪。这是作家写这篇散文诗的直接起因。实际上,《门槛》塑造的形象具有典型意义,还反映了发生在1877年俄国重大事件(“五十人案”和“一百九十三人案”)的影响,表现了俄罗斯妇女投身于革命运动的大无畏精神。
  为了免受沙皇政府的迫害,屠格列夫生前没有同意发表《门槛》,1883年9月25日,《门槛》和民主党党人追悼屠格列夫的传单一起,第一次公开发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