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940字。
《最后一课》读讲练
钟文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字义及词义
郝(hǎo) 人的姓。
叟(sōu) 年老的男人。
操练(cāo liàn) 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踱(duò) 慢步行走。
诧异(chà yì) 觉得十分奇怪。
祈祷(qí dǎo) 原意是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宛转 (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悔不该这样。
二、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都德(1867—1942),法国作家,小说家阿尔封斯•都德的儿子,龚古尔学院院士。与著名排犹主义者和民族沙文主义者德吕蒙友善,在德雷福斯案件中站在极右的一方。他自己也拥护民族沙文主义。1904年与莫拉斯认识。1908年与莫拉斯合编保王派的《法兰西行动》报,发表了无数激烈的极右派言论。1920年一度当选为议会议员。曾以诋毁法国政府罪入狱,越狱流亡到比利时。两年后获赦回到巴黎。
莱昂•都德年轻时认识很多文学界和政治界的知名人物,后来写了《我所认识的巴黎》(1930)和《回忆录》多卷。他拥护君主政体,拥护极右的政治主张,但他的友谊和文艺观点有的不受他的政治立场所影响,他与极端排犹的德吕蒙和犹太族作家施沃布交往;与右派文学评论家马西斯友善,但是为马西斯所猛烈攻击的个人主义的作家纪德辩护;他为小说家普鲁斯特争得龚古尔文学奖;发现了小说家和散文家贝尔纳诺斯和塞利纳的才华;写过一部著名的文学评论《愚蠢的十九世纪》(1922),猛烈攻击19世纪法国文学和思想潮流,但对雨果、巴尔扎克和波德莱尔却极为推崇。
2.背景材料
普法战争是1870年7月19日至1871年5月10日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一场重大战急。小说以普法战争为题材。这次战争虽然是从普皇与法皇争夺势力范围引起的,但战争的后期,普军入侵法国,对法国人民来说,战争就属于反侵略的性质。在祖国危急的关头,爱国主义热潮高涨。
【第二部分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以在普法战争中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故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朗士的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对祖国语言和祖国领土的深厚感情。
二、文章脉络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节):写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7—23)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朗士对平时不用功的悔过。
第三部分(24—完):写“最后一课”结束时,韩麦尔先生的异常表现,突出了他的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