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120个字。
《丑小鸭》读讲练
钟文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字义及词义
排挤利用势力或不正当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和利益。
沉沦(lún)陷入罪恶的、痛苦的境界。
恒(héng)久长久、持久。
讪(shàn)笑讥笑。
篱笆(lí ba)用竹子或树枝等编成的遮拦的东西,一般环绕在房屋、场地等周围。
嘎(gā )象声词,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弥漫指尘土、云雾、水等充满、布满。
骇人使人非常震惊。
呼号大声哭喊。
嫉妒忌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心怀怨恨)。
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大。
二、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安徒生(1802-1875),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11岁丧父,母亲也改嫁。
安徒生是一位多产作家,尤以童话享誉世界。他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170余篇童话,被译成140多种文字,成为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代表作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2.背景材料
安徒生一生历尽坎坷,终身未成家,尤其是他青少年时期,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自己追求文学而多年未有成果,依靠勤奋,终成大器。安徒生在1869年7月21日给丹麦著名文学家、评论家乔治•布朗兑斯的信中写道:“在《丑小鸭》中有我的生活的写照。”可以这样说,他就是那只美丽的丑小鸭,他就是那只美丽的白天鹅。
【第二部分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是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他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面对丑小鸭的生活经历,我们会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会受到深刻的思想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由于这一童话的广泛流传和深刻的思想意义,“丑小鸭”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二、文章脉络
作者以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言把丑小鸭的经历描写得令人关注和同情。丑小鸭长得太丑了,所有的鸡、鸭都嘲笑他,排挤他,连他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欺侮他,看不起他,最后连自己的妈妈也不得不劝他走远些。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他被迫离家流浪,几经风险。在野鸭群中,他“尽可能对大家恭恭敬敬地行礼”,“只希望人家准许他躺在芦苇里面”,没有任何更多的企求。雁对他虽然不错,但不料被猎人打死。丑小鸭死里逃生,来到一间农家小屋。他忍气吞声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不断受到鸡和猫的奚落排挤。最后他不堪忍受,独自来到他心驰神往的大自然当中。秋天到了,丑小鸭看到一群南飞的幸福的天鹅,从此他再也无法忘记这些美丽的鸟儿。冬天到了,天是那么冷,丑小鸭几乎被冻死在冰冷的湖边。又是一个美丽的春天,他又看到了那些美丽的鸟儿。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丑小鸭抑制不住内心的向往,决定不顾生死飞向美丽的天鹅。然而,这时水中映出的不再是那丑陋的灰色鸭子,而是一只美丽洁白的天鹅。
全文共47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初生的丑小鸭遭到大家的冷眼与打击。
第二部分(4—38):丑小鸭与不幸的命运抗争。可分三层。
第一层(4—12):“自惭形秽”的丑小鸭逃到沼泽地,受到野鸭的轻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