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亮点透视及2010年命题趋势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10 10:56:3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730个字。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亮点透视及2010年命题趋势
  江苏东台市台南中学周春林
  2009年全国各省、市中考已落下帷幕。通览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笔者认为绝大部分地区的命题都充分体现了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落实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完成了中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努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对今后的中考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笔者在此从考试内容的继承与发展、考试形式的创新与求活、考查目的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三个方面,结合有代表性的试题,对2009年中考语文命题作一评析,并试图从中显现出2010年中考命题的趋势。
  【亮点透视】
  一、积累与运用——部分板块与考点权重有“微调”,出现“三加”现象
  总体上,今年各地试卷这一部分的几个板块与考点保持多年的命题风格,呈现稳定状态,无多大变化,值得关注的有以下几点。
  1.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的考核中,题量增加,杈重加大。
  课改伊始,由于受某些理念的引导,中考试题中有一定的淡化知识的倾向,对基础性的内容多少有些回避或避重就轻,若干年下来,人们在反思中认识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根基在于传统的“双基”,忽视基础只会弱化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考试中减少这些内容会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受影响。现在我们看到,各地的中考题,又加强了对基础的考查,如对卷面书写、字音、字形(错别字)、词语(释义、选词)、标点、病句、修辞方法、语言交际与运用,文学文化常识,短文修改等都有涉及,有的体系还较完整,甚至连传统的题型都继承得较多(选择题、改错题、仿写题、简答题)。如广东广州卷、福建福州卷、甘肃兰州卷、四川成都卷、江苏扬州卷和泰州卷等风格朴实,着眼于实际与实用,尤其是江苏泰州卷,对传统的考点与考法继承很多。很多试卷对这一板块的赋分有增加。
  这一现象说明,我们的教学通过几年的摸索,又渐渐归结到对传统“双基”教学的认同,对工具性作用的重视,命题者在反思中有了新的认识,对传统有了新的认同,行为上在回归。
  2.古诗文默写的分值加大。
  随着人们对语文积累重要性的普遍认同,各地更加注重古诗文的背诵与默写。往年各地在默写这一块多在6分至8分间设题,今年的题分值普遍有所上升。如上海卷占到1 8分(150分满分),江西省10分(满分120分),江苏南京1 O分(满分120分),江苏苏州1O分(满分130分),福建福州12分(满分l50分),福建宁德12分(满分150分),湖南长沙为9分(满分120分),江苏盐城市10分(满分150分),山东省聊城市14分(满分120分)。
  默写形式上也有创新之举,如山东省临沂市卷第4题:
  读下面一副对联,从下联中任选四个短语,写出短语所涉及的人物姓名,并默写了同一句他作品中的诗文句子。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我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吾山庄。
  示例:相如赋——司马相如——“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