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教学设计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8 23:51: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70个字。
  探索发现成长
  ——13中锁金分校李紫燕《信客》的教学设计
  《信客》是八上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大家云集,有鲁迅、杨绛、朱自清,所写文章都聚焦平凡人。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饱含着对人性的观照,着实动人。
  讲读文章《阿长与《山海经》》、《背影》都是用了两、三节课时,对于文章的谋篇布局、思想情感、语言特色的把握都务求落到实处、深处。到了《信客》若还是一个套路下来,就有“八股”之嫌。且不说学生会感到腻烦提不起兴致,也有违自读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信客》是余秋雨先生的一篇代表作,篇幅也较长,情节生动曲折。怎样在一节课内达标,其实问题的提出和设计是关键。
  探索:我们是从课题入手,我上来问:标题“信客”,指的是什么人?学生们纷纷道:“送信的人”。我就接着问:“既然是送信的人,为啥不叫信差、送信员,叫信客,难不成从事这个行业的是外乡人?”学生们来了兴趣,在文章中搜索信息,很快便有人叫道:“不是外乡人,两代信客都是本地人”然后把相关文字读了一遍。我便追问“那客从何来呢?”学生们一时哑然。我便接道:“其实中国乡间过去不仅有信客,还有麦客、岩耳客好多客呢!麦客是那些到了麦收季节走家过户给人收麦子的人,岩耳客是每年春、夏、秋三季上山在峭壁上采集岩耳的人。”一时学生们觉得很有趣,大悟道:“客是指他们生活居无定处,四处漂泊。”
  我说:“好!文章中哪些地方能印证你们的推断?”学生们便找,找到后读的很大声:“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流落在外的游子,年年月月都等着他的脚步声。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