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9 10:1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6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原文在报刊已发表)

南昌莲塘一中   杨刚华

【内容提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界争议较大的问题,本文作者试着从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三方面谈了语文课不受欢迎的原因,点明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接着从教学观念,教学任务,语文教材三方面谈了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语学教学 改革 思考

在中学的学科中,语文课应该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因为它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最贴近人们的生活情感,其形象性、生动性和实用性是别的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能够精通语文的更是少之又少。作为一门贯穿于小学、高中全过程的主课,最后落到如此境地,不能不让人深思。
语文课之所以不受欢迎,其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多重教学任务使学生无所适从。从本质上讲,语文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语文课的宗旨就是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然而现在的语文既要贯穿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又要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可以说,没有一门课像语文课这样有着如此众多的使命,多重任务强行挤在一门课中,不仅教师难以处理,学生也感到无所适从。
第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大倒胃口,失去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学生自身实践的过程,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口号也喊了许多年了,然而落实到具体教学上,仍然是教师在讲台上唱主角,学生只不过是观众或听众而已。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在授课时更是不厌其繁,,不厌其细。有一位教师在分析某诗句时居然讲出八种内涵,可谓费尽心机。然而这种苦心孤诣的讲授不仅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反而会败坏了学生的胃口。学习的根本目的是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本应由学生动手动脑做的事情由教师代劳,然后再让学生去死让硬背,以致使一种兴趣盎然的探索求知过程变为被动的机械记忆过程。这种本未倒置的做法不仅无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反而极大地泯灭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影响了学习的兴趣。
第三,“少”、“慢”、“差”、“费”的教学效果使大多数学生丧失了学好语文的信心。所谓“少”、“慢”、“差”、“费”,即学习内容少(每学期只有一本教材),课程进度慢(每堂课学习内容极为有限),学习效果差(学生读写能力难以提高),浪费时间(耗费的大量课时与所得结果不成比例)。语文课作为一门主课贯穿于普通教育的始终,每周至少安排5课时,但大多数学生直到高中毕业仍无法写出文字通顺、具有丰富内涵的文章,更不要指望他们能够出口成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了。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考虑的只是如何对付考试,语文几乎成了死记硬背的代名词,这样的语文课不仅学得没劲儿,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学生在考试指挥棒的驱使下,每日在题海中沉浮,语文课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