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1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拿来主义 鲁迅
一:导入新课
2001年7月13日,中国,北京申奥成功,弥补了8年前的遗憾,中国的入世也已指日可待。那么,中国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了让中国与世界接轨,与世界同进步。改革开放已20多年,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一首《走进新时代》唱遍大江南北,而面对中国与世界所进行的文化交流,让人欢喜让人忧。因为“打开窗户,进来的有新鲜空气,也有苍蝇”,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待外来文化呢?鲁迅先生说到:“拿来”,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二:解题
拿来:一种行为,动作。
主义:一种主张,思想。
标题含有主张拿来之意。那么标题实为中心论点。
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三集》《三闲集》等。鲁迅的杂文大都是针对社会的一些现象,问题所写的,具有很强的战斗性。鲁迅自己,把他的杂文,说是杂感,又说是短评。就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总起来说是对于历史文化的批评和对于社会人生的批评。
“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我和〈语丝〉的始终》
“我总还想对于根深蒂固的所谓旧文明,施行袭击,令其动摇,冀于将来有万一之希望。”——《两地书*八》
鲁迅杂文有四大特性:否定性,攻击性,偏激性,隐蔽性。
否定性:试读鲁迅杂文,几乎每一篇都是反抗和攻击,揭露和批评,都在否定,而从否定中表达自己的主张,表达自己的人生价值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