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各地模拟试卷古诗鉴赏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各地模拟试卷古诗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2分)
答:历代文人抒“悲秋之情”,常借用的事物(景物)有: (答出两点即可)
(2)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
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4分)
答案:(1)落叶、悲鸿、衰草、枯木(2)刘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
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评分标
准:答出第一问中的任意2点给2分;答对第二问中的4点给4分,缺1点扣1分;意
思对即可)
2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这首诗犹如一幅生动的图画。请你根据原诗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
答:
(2)简要归纳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答: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
答案(3分)漫天大雪笼罩一切,在一叶孤舟之上,一个穿蓑衣、戴斗笠的老渔翁独自在寒令深幽的江面上垂钓。意思对即可。超出字数扣1分。(2)(3分)①诗中有画②意境深远③人物形象鲜明④运用夸张手法⑤精雕细琢与极度概括的有机统一。答对其中一条得1分,答结其中三条得3分。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烛青烟。(2分,没有扣住关键词“神情”,不给分)(2)精于炼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3分,可从“遣词造句”和“手法技巧”上切入分析,从“用了什么”、“有什么作用”两方面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