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教案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8/26 6:5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药》导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以明暗两线结构内容、组织推动情节的方式,并理解这种结构方式在表述内容、突出主题上的积极作用;
2、学习以人物的言行、心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手法;
3、辨析以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以及表现主题的作用;
4、理解本文人物的典型意义,通过人物认识作品深刻而重大的主题。
二.背景简介
 这篇小说写于1919.4.25,“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小说以1907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药》是描写辛亥革命时代的作品。辛亥革命后,清朝的封建统治虽然被推翻了,但是,由于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实行妥协,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严重脱离群众的,空想依靠少数人的力量(包括用恐怖手段)代替群众的革命运动。1907年,光复会的成员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败被捕,恩铭的亲兵残酷此挖出徐的心肝炒食。不久,光复会的另一成员秋瑾被捕于绍兴城的“古轩亭口”。
  鲁迅对他们的被害很是悲痛,同时又结合自己的经验,深感人民不觉悟,革命是不会成功的。“五四运动”前夕,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鲁迅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以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了《药》,正确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 只有发动群众,革命才能成功,中国才能得救。
三.“药”的含义:
 小说以《药》为标题,寓意深刻。穷苦的城市贫民以革命者的鲜血作为治病的良药,这是何等可悲的社会现实! 革命者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克服脱离群众的弱点,发动群众起来共同斗争,这样才能推翻黑暗社会,这对于革命者是一剂良药。一个“药”字,不仅简明而集中此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尖锐地向读者提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鲁迅在小说中指出: 人血馒头是医不好小栓的痨病的,辛亥革命也医治不了社会的病症,只有充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唤起人民的觉悟,推翻整个封建制度,才是改造旧中国,拯救劳动人民的良药。这就是鲁迅用“药”作这篇小说题目的用意。概括而言,其含义有三
1、概括情节。买药—吃药—谈药—后果
2、揭示主题。通过发人深省的故事提出“什么 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这一问题。
3、连接线索作为“药”的人血馒 头,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使明暗两条线索互相连接。
四。情节结构
(一)明写华老栓买“药”,暗写夏瑜牺牲。
  开头写阴暗气氛,接着写华老栓拿着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去买“药”的情景,然后写他怀着无限希望回家。──情节的开端  
(二)明写华老栓夫妇煨“药”和华小栓吃药,暗写革命者夏瑜的血被吃。
  从华老栓夫妇煨“药”和看着华小栓吃“药”的描绘中,可以看出他们爱子心切和深信人血馒头是治病的良药。华小栓吃“药”的情景和他吃“药”后的咳嗽,预示着华小栓的悲剧命运。──情节的发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