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不能轻视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8/26 6:4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作文审题,不能轻视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田永华 409000
高考作文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提供情景材料,二是出示标题或话题,三是提出要求或注意事项。当然有时也可能不给情景材料,或不直接出示标题或话题,但一般都会在试题中提出写作要求。
高考中对作文审题方面的要求具体为两点: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可见作文审题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方面主要是指考生确立的文章中心、选取的材料、切入的角度都要符合题意要求;形式方面主要是指考生写作的文体必须在题目指定的文体之内。那么怎样才能审准题意呢?只有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并认真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才能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可以说审读中任何一处疏漏或偏误,都会造成偏离题意甚至背离题意,导致作文大量失分,进而导致高考失败。
下面就以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为例,来具体谈一谈在审题时的注意事项: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笑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文题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命题者自编的寓言故事;第二部分引出话题“诚信”,要求考生必须在“诚信”的范围内作文;第三部分是具体要求。
(1)注意话题中关键概念的内涵以及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方面的信息。关键词语往往是题目的题眼,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尤其应该注意。比如“诚信”“欣赏” “选择”等概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似是而非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就有走题之虞。“诚信”,是一个并列式词语,它包含并列的两个方面内容,即“诚实和守信”,把“诚信”理解为“诚实”“真诚”的,是忽视了“诚信”一词中另外一个重要的语素“信”,导致审题严重失误,再如“压力与依赖”,既要注意几个概念的区别,又要注意几个概念的联系,并明确表现自己的观点。要注意挖掘话题中的隐含信息。如命题作文《他(她)》,其隐含信息就是“我眼中的‘他(她)”’,要写与我交往中“他(她)”的故事,因为“他(她)”是就对“我”而言的,没有“我”,就没有“他(他)”,撇开“我”。专写“他(她)”如何如何,就离题了。
(2)注意背景语(情景语)的指向。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是不同的。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指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文脉的贯通。
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话题出示之前,先说一个寓言故事,而且是一个没有结果的寓言故事,怎么理解其寓意呢?寓言故事中已经暗示考生要将“诚信”与其他“背囊”作比较,这是价值观的比较,是人生态度的比较,要作这番比较并不容易。通过比较,再联系话题,寓意就非常明显了:“诚信”不可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