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系列资源是我网组织一线教师按当地的考试大纲,参考近年资源中的精品,依照一定的体例进行适当的改编重组的优质资源。每个系列资源由20个左右知识点的教案或课件组成,每个知识点只采用一个教案或课件,按大纲知识点命名各资源,体例大体一致。
本资源由多年任教高三的浙江省兰溪高级老师章建良组编。由20个自成系统的优质教案组成。
本系列资源任何人只能下载教学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经营,不得随意转发到其他网站,一经查实,将封锁转发者的帐户。
育星教育网2010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7)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教学目标】
1.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基本要求。
2.掌握使“准确、鲜明、生动”的方法。
3.掌握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试题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理解“准确、鲜明、生动”的内容与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方法
【教学设想】讲解二课时,训练二课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考点概述】
2009年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规定:“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E”。这一考点是在去年“简明、连贯、得体”的基础上新增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和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
“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准确,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等。
“鲜明”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表达的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本考点一般出现在概括、修改病句、拟制广告词、邀请信、劝告勉励、请托拒绝以及致辞演讲稿等需要表明观点态度的题型中,或出现在描绘场景、仿写扩写改写语句的试题中。
“生动”就是表达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表达具体形象可感。生动的考查在简明得体、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压缩与扩展和修改病句等题目中均有体现。
【抢滩攻略】
一、怎样才能使语言准确
1.符合特定的情境。
2.符合事理及对象。即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
3.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书面语庄重典雅,口语则通俗易懂。它们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使用的场合不同而已。口语、书面语的转化,复述或转述的重点的转化,还要注意转述时间、地点、对象等具体情况。
4.准确表达范围、程度及心理。
此外,还要注意用词的规范、语序的顺畅、句子的完整等语法规范。
例如:(2008年安徽卷)“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
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
【解析】“言外之意”,即说话人字面表达之外的意思。“醉翁之意不在酒”,揣摩说话人的言外之意,一要注意结合具体情境,准确分析说话人所说话的内容(根据语境可以推出:不知名的画家之所以卖不掉画,是因为在画上花费的时间太少,只有用心下苦功去画,画才会获得人们的认可);二要注重说话人的身份、心情等。
【示例】你在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或:时间应放在创作上,而不应放在卖画上。
二、怎样才能使语言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