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初中第五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0/2 21:45:00
  • 资源来源: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0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重点: <br>
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br>
2.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br>
教学难点: <br>
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br>
第一课时 <br>
一.教学目标: <br>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br>
2.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br>
3.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 <br>
二.教学过程: <br>
1. 导入新课: <br>
      请两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开头和第2自然段的景物描写: <br>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 <br>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br>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 <br>
  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br>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br>
      这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两段景物描写,前者多么明朗、美丽、令人 <br>
  神往;后者多么晦暗、萧条、令人悲凉。前者是小说中"我"头脑中想象出的 <br>
  二十年前的故乡的图画;后者是"我"眼睛里看到的二十年后的故乡的实景。 <br>
  二十余年过去,故乡景色在作者眼中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要 <br>
  这么写呢?作品中的"我"怀的是什么感情呢?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写作背景, <br>
  认真地阅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br>
2. 介绍写作背景: <br>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 <br>
  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 <br>
  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 <br>
  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br>
      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