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60字。
古诗词语言鉴赏学案
主备人罗孝平审核人甄怀东
一、炼字类
【考点分析】
古诗词中词语的使用,考查形式有多种。不过无论是找出句中的诗眼,还是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还是比较不同词语的差异,究其实质,都是对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使用及其表达效果的考查,都可归属于“炼字类”。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字比较优劣。
【答题步骤】
1、 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语境意义,指出其所运用的手法;
2、 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诗句中描述景象;
3、 点明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教学时数】
两课时
【高考真题】2009广东题
月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唐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乩后,杜甫曾闲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德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①“万里”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
②“夜久”极言时间之久远,烘托了诗人因忧虑时局动荡、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纵横、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
以下几类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关注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过来的动词。
1、一般动词:品味下列加引号的字在诗歌中的作用
【例1】陶潜:悠然“见”南山(联系修饰语”悠然”考虑)
答:“见”,看见,在此属无意识行为,描写出作者采摘菊花时,不经意间看到了远处的南山;表现出作者自然而然的悠闲及心中的恬适情怀。
【例2】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体会意境)
答:“弄”字,捣弄、舞动之意;运用拟人手法,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例3】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感受情趣)
答:“闹”字,摇荡、旺盛意;运用拟人手法,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例4】王昌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由物及人思考)
答:“怨”字,埋怨、怨恨意;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5】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由景及情考虑)
答:“溅”、“惊”二字,运用拟人手法,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